日本人愛上「細菌之美」
2018/07/17
iPS細胞、幹細胞護膚品、大腸桿菌、流感病毒……在日本,近來接觸到細胞和微生物話題的機會似乎正在增加。聽到別人談論這類話題,自己也會想看一看。越來越多的人在觀察實際的微觀世界後,意外地發現外形漂亮可愛、進而喜歡上細胞。此外,還有以細菌為原型的毛絨玩具、細胞漫畫、細胞藝術等等,簡直是「微縮世界探險」(Micro Adventure)。你是否也愛上了細胞級別的世界?
「這個‘麻疹’寶寶是波點圖案,眼睛水汪汪的,非常可愛」,飾品設計師faritte這樣形容麻疹病毒的毛絨玩具。
![]() |
麻疹毛絨玩具 |
faritte不僅喜歡麻疹病毒,還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諾瓦克病毒、流感病毒等,不勝枚舉。她説,自己「一共有20個毛絨玩具」。
這種出乎意料且有威脅性的毛絨玩具,是將人體內細胞和病原菌變形並放大的「巨型微生物(Giant Microbes)」系列。原本是用在教育過程中,讓孩子也能直觀了解細菌和疾病特徵,而從美國登陸日本之後,不少日本人被強烈的衝擊力和可愛形象「感染」,愛上了「巨型微生物」。
當然,這些玩具對於提高預防意識也起到積極作用。faritte表示,愛好者們「開始認真研究細菌和疾病」。
![]() |
![]() |
黃色為皰疹菌毛絨玩具,藍色為盤尼西林 |
女大學生hiten(18歲)就是被「感染」的人之一,她的最愛是皰疹菌和盤尼西林。她表示,「雖然實物有點討厭,可是毛絨玩具很可愛,我每天都隨身帶著盤尼西林寶寶」,可見喜愛之深。
這些毛絨玩具似乎還激發了人們的收藏愛好。愛知大學準教授西本寬(34歲)表示,「MRSA就是産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學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而毛絨玩具則披上了斗篷。每次看見都忍俊不禁」,佩服其細緻的設計。他買了30個擺在研究室裏,成為了傳染學生的「傳染源」。
![]() |
MRSA毛絨玩具 |
通過SNS(社交網站),「感染」不斷擴大。2017年6月前後,日本雜貨書店VILLAGE VANGUARD的線上商店開始銷售此類毛絨玩具後,就連披衣菌(Chlamydia)、梅毒等性病相關微生物的玩具也賣到缺貨。
37.2萬億——這是人體細胞的數量。如果這些細胞都呈現人的外形,一起聊天、交朋友會如何?清水茜的漫畫《工作細胞》就描繪了這樣一個世界,目前很受歡迎。
「是霉黴菌!」、「去死吧!你這個雜菌」。這是毫不留情地殺死入侵體內細菌的白血球的經典臺詞。
![]() |
扮成《工作細胞》中角色的Coser |
漫畫中還有像快遞一樣運輸氧氣的紅血球、滿身肌肉的殺傷性T細胞(也稱「細胞毒性T細胞」)等,作者根據不同細胞的實際作用畫成卡通人物。漫畫中描繪了人體中暑或患上流感時體內細胞的變化。通過漫畫,「教科書裏枯燥無味的內容一下子就理解了」(堤悠紀,26歲),吸引了不少讀者。
這部漫畫的粉絲之一、2月曾在大阪的活動中Cos白血球的男護士Tack(23歲)表示,「(這部漫畫)幫助我通過(護士)國家考試。我覺得其中的細胞夥伴會進一步增加」。《工作細胞》的累計發行量突破了150萬部,還被改編為動畫,將從7月起在東京首都電視臺(Tokyo MX)等播出。在今年的萬聖節,可能會湧現出不少Cos細胞的人。
微觀世界的流行不僅限於毛絨玩具和漫畫。以細胞為主題的「細胞藝術」也慢慢增加,不斷有人沉浸在這個世界裏。現如今細胞也成為一種藝術。
「細胞藝術家」Ouma曾是一名獸醫,如今她走遍9個國家、在各地創作細胞藝術。在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心中感到「細胞的外形自由而美麗」,這是她創作的動力。
![]() |
Ouma的細胞藝術作品 |
Ouma 表示,「細胞匯聚形成生命的系統與宇宙是一樣的,可以説是一個小宇宙」。她的體驗型藝術吸引了人們,包括在整面壁上畫滿以細胞為主題的畫、令人感覺彷彿進入細胞世界的作品等。
細胞和藝術相得益彰。2018年2月,以免疫為主題的體驗型展覽會「你與免疫。展」在東京表參道舉行,為期2天。期間4000多人親身體驗了免疫的世界,最火爆的時候要排隊1小時。
![]() |
兩位女性在欣賞細胞的照片(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都台東區) |
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自3月起舉行的「特別展人體 對神秘的挑戰」上,很多人駐足觀看與細胞有關的展覽。「又想透過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了」,住在東京都江東區的小溝早紀(31歲)和朋友有説有笑地欣賞被染色的細胞照片。
看完這篇文章後,是不是感覺體內有點吵鬧?那或許是細胞們感到高興的證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二村俊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