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協調首推經濟

2018/10/27


    中日兩國政府在10月26日的中日首腦會談中確認構建新階段的關係,今後將以經濟領域為中心,加速實務層面合作。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中國期待的第三國市場的合作開拓和金融領域合作達成了協議。此前的中日關係曾被稱之為二戰後最最糟糕的狀況,雙方希望回歸正常,將「從競爭走向協調」作為邁向新關係的象徵。不過,在安全保障領域,中國方面沒有改變慎重姿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會談時表示:「中日兩國在雙邊領域相互依存日趨加深,在多邊層面也擁有更加廣泛多元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關切」,「雙方要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堅持和平友好大方向,持續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6日會談前握手(釣魚臺國賓館,浦田晃之攝)

 

      中國總理李克強也陪同安倍兩次進餐,能顯示出相比之前的厚遇。安倍此次訪華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商,特別是在第三國市場的開拓方面,中日此次達成52件合意項目。李克強總理表示金額在200億美元以上。  

 

    核心項目是泰國的工業園的開發。中日兩國將合作打造能源高效利用、環保的工業園,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垃圾處理廠、垃圾發電廠等建設中合作。泰國的企業也參與該項目,可以看出是在中日之間起到協調作用。

 

    中國在海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帶一路」迎來轉捩點。中國政府下屬智囊組織如此分析海外投資的失敗案例指出守法意識低、缺乏對當地文化的理解。日本企業能夠加以補充的地方不在少數。另一方面,在經營判斷的迅速和成本方面,則是中國企業佔優勢。

 

   中日兩國的金融合作也進入新階段。兩國的中央銀行就重啟貨幣互換協定,以便在危機等情況下互換人民幣和日元達成了一致。在兩國企業無法籌集日元和人民幣之際,可通過央行籌集。互換金額的上限為20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以前的逾10倍。即使日本企業如果在人民幣籌集方面萬一出現障礙,只要有貨幣互換協定,日本央行等最終保駕。日本企業在中國擴大業務的經營環境得到完善。

 

   在上次日本首相正式訪華的2011年12月,中日兩國搶在世界之前就金融合作達成協定,但由於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而被擱置,2013年貨幣互換協定也失效。另一方面,歐美加快合作,日本落後了一圈以上。

 


  

    日本的幸運在於,在最近7年時間裏,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並未像預想的那樣推進。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在證券和保險領域也開始允許外資出資過半。日本野村控股已向中國政府申請成立出資一半以上的證券子公司。日本企業也站到了起跑線之上。

 

   中日兩國26日就證券市場的全面合作也達成協定。將每年舉行監管當局和市場相關人士參加的論壇,作為實務合作的平臺。還力爭推進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相互上市。

 

     在中日達成的一長串協議事項中也存在擔憂。中國似乎更重視達成協定的數量和金額,而實施往往容易放在第2位。在1年前中美首腦會談時也簽署了鉅額的商貿協議,但有不少都束之高閣。

 

   關於安全保障領域,圍繞旨在防止中國軍隊與日本自衛隊偶發衝突的「海空聯絡機制」,確認年內舉行防衛當局之間的首次會議。針對成為火種的東海天然氣田開發問題,就力爭「早日重啟」磋商達成一致,顯示出一定的進展。

 

   不過,不測事態發生之際防衛當局相互取得聯絡的「熱線」的開設時間依然懸而未決,關於推進天然氣田磋商,也僅僅是在以往的表述中增加了「早日」的字眼。一名日本政府官員表示「此次只前進半步。力爭明年國家主席訪問日本時取得重大成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