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會將産生2萬億日元經濟效益

2018/11/26


       大阪於北京時間1124日淩晨被選為2025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這是繼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之後的又一次國際性大規模活動。可以説是1960~70年代日本高速經濟增長期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和大阪世博會的「重演」。2025年大阪世博會對全日本的經濟拉動效應達到約2萬億日元,作為奧運會後的經濟刺激舉措而受到期待。目前距離25年還有7年時間。如何確保場館建設費等課題也不在少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針對 「大阪世博會」的效果強調稱,「不僅是舉辦地,到訪各地的遊客也將增加,將成為激活地區經濟的契機」。

 

       原本申辦世博會的構想可以追溯至日本地方性政黨大阪維新會2014年的競選綱領。在2015年的大阪府知事選舉和大阪市長選舉中,維新會取得壓倒性勝利。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向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請求直接協助,最終於20174月在內閣會議上決定支援大阪申辦。

 

 

       主流觀點認為,此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包括大阪府及大阪市、關西經濟界和日本政府在內的「全日本體制」展開申辦活動,獲得了非洲和歐洲各國的一定支援。

 

       1964年舉行東京奧運會,6年後舉行大阪世博會。當時是象徵高速經濟增長時代的一次大型活動,還有著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一面。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此次接連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的情況與當時的日本如出一轍,對政府描繪的2020年奧運會後日本經濟刺激舉措的期待將擴大。

 

       其中尤其重視的是對訪日遊客需求的拉動。三菱UFJ研究諮詢公司的推算顯示,2017年訪問關西的外國人為1207萬人,佔全日本的4成,訪日遊客消費額超過1萬億日元。在世博會的約2800萬預期入場人數中,海外遊客將達到約350萬人,佔整體的1成多。全年將推動關西訪日外國人增加3成,效果有可能惠及日本全國。

 


       對大阪而言,世博會被期待發揮拉動目前關西經濟增長的作用。作為舉辦場地的大阪灣人工島「夢洲」原本是1980年代作為新城市中心而規劃開發的,後來因經濟泡沫破裂而停滯。後來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也未能成功,奧運村構想化為泡影。現在該地有著廣闊的空地,未開發地達到約200公頃。舉辦世博會將成為關西的「負遺産」重新煥發生機的良機。

 

大阪灣人工島「夢洲」(照片由日本經濟産業省提供)

 

       大阪府和大阪市計劃2024年建成包括賭博設施在內的綜合性渡假村,通過吸引世博會和綜合性渡假村,有望獲得乘積效應。

 

       今後的課題是確保約1250億日元的場館建設費。日本政府、大阪府和大阪市、經濟界針對各承擔1/3的費用達成協定。但是,如何籌集民企負擔的逾400億日元,還要在今後展開討論。2005年愛知世博會時,借助豐田集團的巨大貢獻確保了資金。但在關西,找不到像豐田那樣能夠獨自承擔鉅額捐款的企業。

 

       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住友電氣工業會長松本正義計劃請求住友集團各公司一把手參加的聯誼團體「白水會」承擔相應負擔。此外,由於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的名譽會長榊原定徵因擔任世博會申辦委員會負責人等原因,計劃要求經團連的會員企業等提供支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