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舉行首次創新合作機制對話 有2大焦點
2019/04/03
中日兩國政府4月2日在北京舉行討論尖端技術合作與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的「創新合作機制」首次對話。日方提出中方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以及防止強制技術轉讓。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摸索與日本展開合作,但是雙方的意見仍存在較大分歧。
![]()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2018年10月,北京) |
日方由外務審議官山崎和之和經濟産業審議官寺澤達也出席會議。中方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出席。
討論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日本政府提出的有關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被當地政府或中國企業要求公開高科技技術的情況時有發生。日本的電影、電視節目和動畫片等內容在中國的網路上以無視著作權的狀態流通。日本在此次對話中要求中方改善上述狀況。
中國3月出台了《外商投資法》。該法將加強對外資企業智慧財産權的保護,禁止利用行政手段強制外商轉讓技術。不過,在日本企業中,出現了懷疑該法實效性的聲音。日方希望中方就實際運用情況進行説明。
另一個焦點是技術創新領域的合作。
中國領導層主導建設的「雄安新區」是智慧城市構想的一部分。中方呼籲日本企業提供合作,討論了中日合作的理想方式。雙方確認了通過合作統一純電動汽車(EV)快速充電標準的方針。
該對話由中方提議召開。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之際,確認在部長級的「中日高級別經濟對話」下設置對話方塊架。
中方的意圖還反映在對話機制本身上。中國也和其他國家設置了創新合作機制的對話方塊架,但是中日的對話由執掌中國經濟政策的發改委主導,這種情況可謂十分罕見。
中國正忙於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做法受到質疑,因此中國希望與日本維持良好關係。
一方面,日方對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政策仍抱有很強的擔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出席將在日本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預計屆時將與日本首相安倍舉行會談。如果實現中國國家主席對日本的正式訪問,將是2008年以來的首次。此次對話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習近平訪問鋪路。
另外,著眼美國,中日雙方避免了提及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合作問題。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與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有關的問題牽動著川普的神經,難以討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羽田野主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