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關注華為問題 5G限制或成中日火種

2019/04/16


      在4月14日舉行的部長級「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強烈要求日本不得將特定中國企業從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投標中排除。美國的方針是禁止政府機構從華為技術等5家中國企業採購産品,日本也與美國保持統一步調。不過,對民營企業的交易限制存在極限,日本將調查各國的實際應對情況。

  

      14日的中日對話進行了3小時40分鐘的討論,比原定延長了近1個小時。中方反覆提及華為。

   

      王毅在對話中問道:日本政府為什麼要排除華為?王毅把矛頭對準的是日本在去年底制定的有關通信設備政府採購的指導方針,其內容是「全省廳不得採購安全保障層面存在風險的通信設備」。

 

4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kyodo)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解釋稱,「日本政府並未針對特定中國企業」。但王毅並未就此罷休,繼續追問:日本的NTT docomo至今不是也一直在與中國推進5G 的共同研究嗎?一位與會人士表示:「中方最關心的就是華為問題」。

  

      雖然中日關係出現改善的氛圍,但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5G相關問題似乎正在成為新的火種。

  

      美國在2018年8月通過《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從今年8月之後禁止政府機構從5家中國企業採購産品,並要求包括日本在內的同盟國和歐盟(EU)也採取同樣的排除措施。

  

      基於美國的行動,日本政府於2018年12月針對通信線路、終端和伺服器等9個項目,確認了安全保障層面存在風險的情況下不得採購的方針。

  

      除了政府採購外,美國還敦促各國在通信、金融和防空等「重要基礎設施領域」制定通信設備的防衛政策。這是因為網路攻擊很可能對整個國家的電氣供應和安全運輸産生影響。

 


   

      圍繞通信設備風險,各國的應對措施不盡相同。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原本關於各國採取什麼樣措施的資訊不足」。日本將在今年夏季之前調查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如何應對。

  

       日本將在年內結束調查,調查結果將反映在敦促重要基礎設施行業企業應對網路攻擊的「安全標準等制定指針」中,計劃2019年度之前對指針進行調整時加入。

      

      華為日本的宣傳部門表示,安全是華為的DNA,是經營的最優先事項,華為自成立以來從未出現過嚴重的網路安全事故。

 

     日本對民營企業的交易限制在法律層面存在極限

  

     要徹底排除通信網路中安全保障層面的風險,原本就需要廣大民營企業提供合作。但是日本在法律層面存在極限。

 

      在日本管理進出口貿易的法律是《外匯及外國貿易法》。1980年進行修正後,對於對外交易採取「原則上自由,對必要對小限度的例外進行管制」的形式。

    

華為技術開發的5G試驗基地台

 

      出口和對內投資存在安全保障層面的限制。最近除了此前的限制外,日本強化了對技術非法外流的處罰力度並擴大了對外資收購的監督許可權,限制越來越嚴格。

  

      但是進口限制僅限於對朝鮮「制裁」以及履行保護瀕危物種的《華盛頓公約》等「履行公約的情況下」,並不存在安全保障層面的行業限制。在政府內部有觀點指出,針對中國的通信設備進行限制,「在自由貿易的原則下,難以給出理由」。

   

      美國存在《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利法案》(IEEPA),禁止在安保和經濟等領域與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的企業進行交易。只要簽發總統令,就可能禁止民營企業使用特定廠商的通信設備。2018年年底路透社報導稱,圍繞通信設備「川普總統討論向美國企業下發總統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