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物浪費該怪誰?

2019/06/04


       解決食品大量廢棄問題成為日本的當務之急。可以食用卻被丟棄的「食物浪費」每年達到643萬噸。國會正在審議《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法案》,大型便利店也為了減少賣剩下的食品而轉為同意降價。在必須調整對待食物的方式的背景下,記者造訪了每天運進大量廢棄食品的回收利用工廠。

 

       在位於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的Japan Food Ecology Center59日上午,不斷有卡車開進來,大型貨櫃被搬入。貨櫃裏面裝滿了維持原狀的吐司麵包和菠蘿包、剛剝掉外殼的水煮蛋和顏色鮮嫩的火腿等。

 

在Japan Food Ecology Center對未開封麵包進行篩選和處理(9日)

 

       該公司社長高橋巧一(52歲)表示,「運到這裡的廢棄食物大部分都還可以吃」。儘管是廢棄物,卻沒有腐爛氣味,也沒看到發黴的食品。工廠與超市和食品工廠等約180家單位簽訂合同,每天回收利用約35噸食品。

 

       在工廠裏,食品被放到傳送帶上,通過手工作業和帶磁鐵的機器去除異物。在經過殺菌處理後,進行乳酸發酵,使之變為液態的豬飼料,次日運到關東近郊的養豬場。高橋表示,「回收利用的食品只佔一部分。在全國,大量食品被焚燒處理」。

 

       日本環境省的統計顯示,日本的食物浪費2016年度達到643萬噸。從啟動統計的2012年度以來,一直居高不下。近年來,超市和便利店等限時大量銷售的年節食品、惠方卷壽司和聖誕糕點等的剩貨成為問題。高橋表示「隨著活動的日期臨近,會有大量的廢棄食品被運過來」。

 

       進行廢棄處理還需要投入國民的稅金。如果對包括食品在內的業務類一般廢棄物進行焚燒處理,除了企業之外,自治體也要承擔一部分費用。雖然不同的自治體之間存在差異,但焚燒1噸廢棄物一般需要幾萬至十幾萬日元的稅金。

 


 

       記者井出留美針對食物浪費的現狀指出,「零售業者擔心消費者不願買臨期商品,要求生産商供應距離生産日期不久的商品。生産商無法違背具有壓倒性購買力的零售業者的要求,距離保鮮期還有一定時間的商品也被廢棄。這種惡性循環持續發生」。

 

       不過,目前出現了變化的跡象。在國會,516日《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法案寫明,政府有責任推進有關避免食物浪費的政策。法案要求在內閣府設置「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會議」,推動「食物銀行(Food Bank)」活動,即從企業等接受即將廢棄的保鮮期內食品,送給福利設施等。

 

       日本零售業者也開始採取旨在削減廢棄的舉措,包括7-11自今年秋季起實施臨期的盒飯和飯糰的實質性降價。

 

       對於追求更加新鮮、受關注的食物的消費者來説,也需要推進意識改革。

 

       半數消費者不買臨期食品

 

       環境省的推算顯示,2016年度食品廢棄物為2759萬噸。其中,「食物浪費」達到643萬噸。這一數量大約相當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1年裏援助發展中國家等的糧食的2倍。

 

       從構成來看,來自食品工廠、超市和便利店等的「業務類」食物浪費為352萬噸,而來自家庭的「家庭類」為291萬噸。另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9個人裏就有1人面臨營養不足,總數約達8億人。

 

 

       日本的現狀是消費者的節約意識算不上強。日本消費者廳1月面向3000名男女進行的意識調查顯示,7成受訪者針對食物浪費問題回答稱「知道,正在努力減少」,但對於選擇並購買臨期商品,超過半數的人回答稱「幾乎不會」和「完全不會」。

 

       兵庫縣神戶市2016~2017年實施的調查顯示,自稱 「幾乎沒有」、「完全沒有」浪費食物的家庭實際每月平均3~4次丟棄沒有食用的食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村信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