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將訪問伊朗 充當美伊調解人
2019/06/05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6月12~14日訪問伊朗。這是自1978年福田赳夫之後,日本現任首相時隔41年再次訪問伊朗,也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的首次。雙方正在協調安倍與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及總統魯哈尼的會談。美國在退出伊核協議後加強對伊朗的制裁,伊朗也針鋒相對,雙方對立不斷加劇。安倍的目的是充當兩國的調解人。
![]() |
川普和安倍(5月27日,東京元赤坂的迎賓館) |
此次訪問在5月25~28日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日本期間確定下來。5月26日晚間,安倍和川普在東京六本木的爐端燒店舉行晚餐會。川普開口向安倍提到「關於伊朗的局勢……」。
安倍6月12~14日訪問伊朗
「我知道日本和伊朗有著友好關係。如果晉三想去伊朗,希望抓緊時間去。我不喜歡軍事衝突」。針對川普的這番話,安倍提到10天前與伊朗外長會談時曾接到對方的訪問邀請,表示自己將在6月12~14日訪問伊朗,希望得到理解。
![]() |
5月27日上午,日美領導人在東京元赤坂的迎賓館進行一對一會談,川普特意讓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一同出席。川普試圖尋求與伊朗對話,而博爾頓則是著名的對伊朗強硬派。在提到安倍訪問伊朗的話題時,博爾頓稱「很好的時機」,表明美國政府內部對此一致支援。
實際上,4月在華盛頓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中也提到過伊朗局勢。據日美外交人士透露,川普早就知道安倍有訪問伊朗的意向,並敦促安倍儘早訪問。
和歐美相比,日本對中東的影響力原本較弱。儘管如此,安倍還是在美國的推動下充當調解人,其背景在於國際社會的結構變化。
在歐美主導下,限制伊朗核開發的伊核協議於2005年達成。但2017年川普一上任就宣佈將在2018年5月退出該協議,隨後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此前推進這一協議的歐洲各國存在政權動盪的問題,並與川普保持著一定距離。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調解人在歐洲已經不存在。
日本傳統上與伊朗有著友好關係,對於歐美主導的對伊制裁也曾面露難色。儘管日本此前從未獨自在中東取得過外交成果,但此次基於被稱為「唐納德·晉三」的領導人信賴關係,安倍開始充當調解人。
![]() |
安倍和伊朗總統魯哈尼(2018年9月,美國紐約) |
作為反對制裁的舉措,伊朗5月宣佈停止履行伊核協議的部分內容。當月荷姆茲海峽附近還發生沙特油輪「遭到破壞」事件,有人指責伊朗在背後參與此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2日在表示「準備無條件與伊朗對話」的同時,仍宣稱要繼續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制裁等。伊朗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稱,「美國僅靠語言無法打動伊朗。重要的是在實際行為上有所改變」,要求停止制裁。一方面,美國宣佈向伊朗周邊派遣航母和戰略轟炸機等,緊張局勢仍在持續。
川普之所以告訴安倍「希望抓緊時間去」,是因為擔心在沒有調停人的情況下發生不測事態。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曾把伊朗和朝鮮、伊拉克並稱為「邪惡軸心」等,美伊關係惡化由來已久。其中還牽扯到複雜的歷史和宗教關係。
安倍能否通過此次訪問為美伊對話打開突破口還不得而知。日本外務省官員表示,「目前的伊朗局勢過於嚴峻,很難通過日本的調解實現對話」,強調「如果眼下的緊張局勢能夠得到緩解,就算是充分起到效果了」。安倍的身邊人士也表示,「和川普關係親密的安倍前往伊朗本身就具有一定意義。希望不要抱過高期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