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看日本(上)貓狗數超兒童

2019/06/27


       中國出現了空前的寵物熱,但寵物主的不文明行為、人寵糾紛等社會問題也不斷進入公眾的視線。那麼,我們的鄰國日本如何呢?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日經中文網以《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等為基礎,分兩期為您介紹日本的寵物飼養歷史和現狀以及日本為實現人寵共生和諧社會所做的摸索與努力。

              

在東京繁華路段騎車牽狗過人行道的男性(東京)

         

     日本平成時代的寵物史

   

     與歐洲等國家相比,日本的寵物飼養歷史與傳統並不悠久,但從代表性的貓狗飼養數量及市場規模來看,日本在亞洲可以算得上是屈指可數的「寵物大國」。

 

      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2018年的最新推算,日本的寵物貓狗總計達到1855.2萬隻(中國2018年底約1億4100萬隻,沙利文公司數據),甚至超過該國1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截至2016年為1571萬人)。

   

      另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預測,日本寵物相關市場規模2018年度約為1.535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64億元),雖然在2016年階段就已被中國趕超(中國2016年約為1200億元,日經報道),但單純計算寵物主在每只寵物上的年均開銷卻高達8.276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196.5元),大幅超過中國(中國2018年為3969元,沙利文公司數據)。

      

日本2008年以後最受歡迎的寵物犬品種是貴賓犬(某寵物專賣店)

        

       一方面,日本人的飼養習慣和觀念也在與時俱進。尤其在平成時代的30多年裏(1989年~2019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昭和時代,養狗的目的主要是看守家門。在平成初期,西伯利亞哈士奇等大型犬較為流行。不過,飼養大型犬較為耗時費力,因此人氣開始逐漸向小型犬轉移。相比以往在室外搭建狗屋等,在室內飼養也成為主流。

   


      另外,隨著社會對愛護寵物呼聲的高漲,日本在2000年12月修訂並施行了對虐待寵物等加強處罰的《動物愛護管理法》。據稱,正是在這一時期,以日本城市地區為中心,將寵物視為「家庭一員」的意識開始鋪開。

        

     

      對於這樣的家庭一員,主人在其飲食方面自然也會花費更多心思。日本的寵物食品開始出現按年齡、品種等實施細分的趨勢。加之人們對寵物食品的「安全·安心」的關心程度的提高,日本於2009年還施行了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於罕見的《寵物食品安全法》。力求使用有機、無添加等原料製造的高級寵物食品以及精心考慮鹽分含量等的寵物健康食品也成為很多寵物主的選擇。

  

      貓咪人氣的上升也是平成時代的一大話題。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推算,2017年日本寵物貓的數量自有調查數據的1994年以來首次超過寵物犬。從該協會2018年的最新數據來看,寵物犬和寵物貓的數量分別為890.3萬隻和964.9萬隻,差距進一步被拉大。主要原因是寵物犬飼養數的逐年下滑。以日本少子老齡化和單身家庭的增加等為背景,需要出門散步的狗因較為費事以及開銷更大而被越來越多人「敬而遠之」。

       

 

     一方面,據上述協會的調查,2018年日本寵物犬與寵物貓的平均壽命分別達到14.29歲和15.32歲,與日本人一樣寵物也在走向老齡化。

  

     怎樣在日本養寵物?

    

     那麼,在日本該如何飼養寵物,具體又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呢?

  


      以養狗為例,在日本首先需要讓狗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並進行登記。日本早在1950年就開始施行以防治和消滅狂犬病為目的的《狂犬病預防法》。

   

      該法律規定,未經登記的狗需要在獲得後的30日以內、新生狗需要在出生90日後在所在地的相關行政部門實施登記。登記前需要先到當地保健所或動物醫院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並領取相關證明(「已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票」)。在行政部門窗口實施登記時需要出示上述證明,完成登記後還將領到一枚印有編號的「登記牌」(日語稱:鑑札)。

    

日本各地的「登記牌」形狀和設計各不相同(圖為東京都各區的寵物犬「登記牌」和「已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票」)

   

      按規定,作為身份證明的「登記牌」需要隨時掛在狗身上。這在寵物犬走失的時候被認為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另外,寵物犬在完成登記後每年都需要接受一次狂犬病的預防注射,而在遇到搬家、「登記牌」遺失以及寵物去世的情況時也都有必要辦理相關手續。

   

      如今,隨著數位技術的普及,日本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動物愛護團體等還在推廣給貓狗等寵物植入個體識別晶片。晶片將記錄寵物主的姓名和住址等資訊,不僅在災害等寵物與主人走散時將發揮作用,還能防止遺棄或虐待等情況的發生。由於目前實際植入率仍較低,日本在最新修訂並已審議通過的《動物愛護管理法》中,進一步將植入晶片列為了法律義務。

   

      「狂犬病清除國」日本

  

      這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狂犬病清除國」。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介紹,日本在1956年以後再未出現過狗等動物感染狂犬病的情況,也沒有發生過在日本國內感染並死亡的人感染狂犬病病例。狂犬病病毒可以侵入腦神經系統,人一旦感染併發病,致死率被認為高達100%。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算,世界至今每年仍有5萬餘人死於狂犬病,而中國在2008年時的感染人數曾高達2466人。日本之所以能徹底消滅狂犬病,除了因屬於島國在防疫上較容易管控等客觀條件外,與該國較早期制定和施行《狂犬病預防法》、以及依法嚴格實施預防注射和寵物登記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