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對立走入「死胡同」?

2019/07/02


     日本政府7月1日宣佈對南韓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將成為在事實上對抗拒絕在前勞工訴訟中提出應對舉措的南韓政府的措施。自南韓最高法院勒令日本製鐵(當時為新日鐵住金)作出賠償的2018年10月以後,日韓關係持續惡化。兩國間還存在隨軍慰安婦問題等諸多懸而未決問題,看不到對立緩解的跡象。

 

     日本政府針對此次措施,將與南韓的關係惡化列為理由。日本官房副長官西村康稔在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在與南韓的信任關係之下,推進出口管理變得困難」。日本6月加強了來自南韓的比目魚等進口水産品的檢疫。意在彰顯出如不推動關係改善,將對經濟造成實際損害,以迫使南韓加以應對。

 

 

     南韓最高法院已在3個訴訟中作出勒令日本企業賠償前勞工等的判決。日本政府的立場是,通過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賠償已經解決,自2019年1月起一直要求根據協定展開磋商。由於南韓方面沒有響應,日本要求以7月18日為最後期限,設置納入第三國的仲裁委員會。

 

     南韓政府提出的方案是,日韓兩國企業自主拿出資金,與原告達成和解,但日本政府表示拒絕。這是因為有觀點認為,針對戰後處理的問題,如果對南韓採取特別應對舉措,「將成為不好的先例」(日本外務省高官)。

 

     日韓首腦間的對話也處於中斷狀態。南韓總統文在寅希望借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大阪峰會)之機提出舉行首腦會談,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並未同意,僅在作為主席迎接時相互握手。

 

     6月,日本防衛相岩屋毅與南韓國防相鄭景斗非正式舉行會談之際,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內發出批評。日本1日表示的將把南韓剔除出放寬出口管制的「白名單」,這在自民黨外交部門會議上,有意見認為應該這樣做。

 


   

     南韓原告團要求的出售日本企業保有資産,預計與當初設想的夏季以後相比進一步推遲。據稱最快將是年底到2020年1月前後。日本外務省本打算在企業蒙受實際損害之前不採取對抗措施,等待南韓政府作出應對。

  

     兩國的課題堆積如山。針對隨軍慰安婦問題,日韓曾基於2015年12的「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的協議設立財團,但目前已決定解散。

    

在G20大阪峰會上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南韓總統文在寅(YONHAP-KYODO)

 

     2018年12月,發生南韓海軍向日本自衛隊飛機照射火控雷達的事件,雙方的主張形成對立。

   

     關於南韓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實施的水産品進口限制,兩國的對立仍在持續。日本表示,在4月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敗訴之後,也提出食品的安全性也得到認可,要求南韓解除限制,但南韓不同意展開對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