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導彈威脅下的日韓防衛裂痕
2019/08/07
由於朝鮮接連發射飛行物,日本政府正在加強警戒。朝鮮所宣稱的「新型戰術制導武器」被推定為可低空飛行和改變軌道的新型導彈,日本可能被納入射程。日本政府致力於強化導彈防衛體制,不過與美韓的合作開始出現裂痕。
朝鮮8月6日早上,從西南部的黃海南道附近面向日本海發射了2枚被視為短程導彈的飛行物。
![]() |
日本政府6日傍晚在首相官邸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分析朝鮮發射飛行物相關資訊,確認警戒監視萬無一失的方針。
此次是朝鮮最近2周來第4次發射飛行物。南韓軍方斷定7月25日發射的飛行物為短程彈道導彈。日本政府也顯示出同樣的看法。朝鮮主張該導彈為「新型戰術制導武器」。被認為是基於俄羅斯産短程彈道導彈「伊斯坎德(Iskander)」開發的新型導彈。
該導彈具備以低角度發射,通過低空飛行以躲避攔截的性能。此外還具備在下降階段突然迅速上升等在飛行中改變軌道的高級性能。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新型導彈日本的雷達可能探測不到」。南韓軍方分析稱,8月6日的飛行物也具備相似特徵。
此外射程也存在問題。朝鮮4次發射的飛行物中,射程最遠的為7月25日的600公里。如果改變發射方向,可將日本領土納入射程。
重視與朝鮮對話的美國總統川普稱如果射程短,則「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按照日本的分類,短程導彈的射程(1000公里以內)覆蓋了日本的關西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
原本朝鮮發射短程導彈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但日本因顧及美國,並未要求召開緊急會議。
令人擔憂的是日本的導彈防衛體制。日本防衛相岩屋毅8月6日早上在防衛省接受記者採訪,就朝鮮發射一系列飛行物的行為表示,「朝鮮提升導彈能力對我國構成重大威脅。將著實完善綜合導彈防衛體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將維持高度警戒監視體制」。
目前日本的導彈防衛體制是基於美軍的早期警戒衛星探測的情報,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航空自衛隊的地面雷達等對導彈進行探測和追蹤。之後,由搭載在神盾艦上的海基型攔截導彈「SM3」和地對空導彈「愛國者3(PAC3)」進行雙重攔截。
再加上預定在日本國內部署的2套「陸基神盾」導彈攔截系統,力爭實現3重攔截。
![]() |
8月6日視察導彈發射的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左側)(照片來自朝鮮勞動新聞的網站) |
但是陸基神盾系統未能獲得計劃部署地秋田縣和山口縣的同意,協調工作陷入僵局。日本將在2021年3月配備第8艘神盾艦,不過人員負擔沉重、難以實現實時監視。為了強化從太空的監視,日本投入了情報收集衛星,但是由於衛星數量有限,無法實時監視。
此外,日韓關係惡化也很可能産生影響。南韓暗示可能停止延長將於8月24日迎來更新期限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
《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日韓共用防衛機密的安保合作框架。在日本的雷達難以捕捉到朝鮮新型導彈的情況下,將不得不依賴南韓的情報,不過日韓合作可能出現障礙。南韓方面也是一樣。7月25日朝鮮發射飛行物時,韓方借助日方提供的情報,對射程進行了修正。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8月6日在記者會上強調,「(朝鮮導彈)對我國的威脅確實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