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越瘦越容易患癡呆症?

2019/08/29


  日本千葉大學等研究團體匯總的結果顯示,偏瘦的日本人患癡呆症的風險比標準體型的人最多高出72%。在歐美,有研究結果顯示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癡呆症,日本人則恰恰相反。這似乎是因為,日本人的體質屬於偏瘦的人也會患上糖尿病的類型,而糖尿病會提高患癡呆症的風險。

   

     

  本次研究由約40家大學和研究機構加入的一般社團法人「日本老年學術性評價研究機構」實施。以3696位高齡者為對象,從2010年開始進行追蹤調查,調查持續了約6年,其中有338位高齡者患上癡呆症。

  

  本次研究將身體品質指數(BMI,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低於18.5」的高齡者歸類為偏瘦型,「18.5~24.9」歸為標準體型,「25~29.9」歸為肥胖型,「30以上」歸為重度肥胖型,然後調查了BMI與癡呆症發病率的關係。

    

  如果把標準體型的癡呆症發病率設定為1,女性偏瘦型的發病率為1.72,肥胖型的發病率為0.82,嚴重肥胖型為0.61,越胖的人癡呆症的發病率越低。

  

看護設施裏的護士(左)和癡呆症患者(資料圖)

   

  在男性方面,偏瘦型的發病率為1.04。雖然不像女性相差那麼大,但是偏瘦型的發病率要高於標準體型。肥胖型的發病率為0.73,嚴重肥胖型為0.91。

         


             

  一般來説,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正是提高癡呆症風險的原因之一。而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偏瘦的日本人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對於這一結果,負責本次調查的山梨大學大學院準教授橫道洋司指出,「這與東亞人的體質有關」。

    

  與歐美人相比,東亞人的胰島素分泌量較少,胰島素可降低血糖值。與肉食文化的歐美人相比,東亞人在歷史上的肉類和脂肪攝入量較少,而肉類和脂肪對合成胰島素不可或缺。因此,東亞人即使體型偏瘦也比歐美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一方面,據稱肌肉量減少可提高癡呆症的發病率。橫道準教授表示,「體重降低、肌肉量減少的話,將産生刺激腦部的荷爾蒙分泌量減少等消極影響」。

   

  在日本人方面,因體型偏瘦而不易患糖尿病的效果小于歐美人,肌肉量減少導致癡呆症患病風險提高的影響反而更大。

   

  關於男女之間偏瘦體型癡呆症發病率的上升幅度存在差距,橫道準教授認為,「女性患上癡呆症後,由不擅長做飯的男性進行看護的情況居多,從而可能導致患病女性的肌肉量進一步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