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主場館完工 最大特點是「風」
2019/12/02
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主場館、開閉幕式等的舉行地新國立競技場(東京都新宿區)11月30日在歷經3年的工期後竣工。該體育場大量使用日本國産木材,最大的特點是「風」。參考日本的傳統建築,採用通過屋檐來引入自然風納涼的設計。新國立競技場將成為環保和無障礙設計的新一代體育場。
![]() |
新國立競技場 |
新國立競技場的建設工作由大成建設和建築師隈研吾等人的團隊進行,于30日交付給項目主體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
設計時,設想奧運會時需要約6萬個觀眾席,殘奧會時需要約5.8萬個觀眾席。該體育場像歐洲的足球場那樣,全面採用慢慢使3層看臺坡度變陡的「漏斗形」構造,在日本國內十分少見。即使坐在距離比賽場地較遠的上層觀眾席,也不會有損身臨其境之感。
新國立競技場屋頂根部的「風之大屋檐」將在防暑降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設想各季節的不同風向,可以根據方位調整格柵的間距,夏季南風吹向格柵間距縮小的部位,引入觀眾席。部分風會從賽場形成上升氣流,帶走場內的熱氣和濕氣。
![]() |
在巨大的屋檐下,體育場外側一圈設置了使用全國47個都道府縣木材的屋檐,將風引入會場中央。屋檐連綿的建築樣式參考了五重塔等日本傳統建築,雖然觀眾席上沒有空調,但是借助自然的力量為會場降溫。由於存在風力不強的時候,還設置了185處風扇。
覆蓋觀眾席、延伸至田徑跑道旁的巨大屋頂也大量使用了日本國産杉木等木材。
此外,為殘障人士考慮的無障礙設計也是新國立競技場的特點之一。設計時設想奧運會時需要約500個輪椅席,殘奧會需要約750個輪椅席。利用呈漏斗形的觀眾席背面的空間,使電梯直通上層看臺,在觀眾席的半山腰等比一般體育場高的位置設置輪椅席。
![]() |
新國立競技場的主體工事于2016年12月開工,共計投入了約150萬人的人力。包括相關工程在內,建設費為1569億日元。雖然受到材料費和人工費上漲等因素影響,但仍低於2015年設定的1590億日元上限。
12月21日將在新國立競技場舉行揭幕慶典,男子100、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牙買加選手波爾特和人氣組合「嵐」等人預定出席。2020年1月1日將在這裡舉行日本足球天皇杯決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