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曾根康弘在日本政壇留下的記憶

2019/12/02


       「身感歸期近,時雨蟬哀鳴」——在日本政界建立一個時代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生前喜歡吟咏這句俳句。11月29日去世、享年101歲的中曾根漫長的一生中,貫穿著對政治的無盡熱情和執著。

 

中曾根康弘在慶祝99歲壽辰時致辭(2017年5月,東京都千代田區)

 

       中曾根擔任日本首相以前被稱為「政界的風向雞」、「像木屑一樣霹哩啪啦燃燒的男人」等,社會的評價不佳。而就任首相後的中曾根通過其手腕和政績明顯改變了社會評價。

 

       與此前的日本歷屆首相不同,中曾根確立了自己走向前臺、發揮領導力的獨特的「總統型首相」政治模式,在內政和外交方面留下了很多足跡。其背後存在作為政治家的不斷修煉和努力的積累。

 

       中曾根是純粹的政黨人,但屬於從舊制靜岡高中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法學部進入原內務省的精英。他拋棄精英的道路,在二戰後進入政界,是因為對重建戰敗國日本的強烈熱情和使命感。

 

       中曾根當選議員之後被稱為「青年將校」,受到關注,在吉田茂長期政權下,長期擔任當時的在野黨自民黨議員,但憑藉颯爽的姿容和口才發揮了雄辯家本色。中曾根很早就主張修憲論,創作「修憲之歌」,在全日本巡遊推廣。中曾根被批評為「右翼反動」等,但從不畏懼。

 

       在自民黨內中曾根屬於實力派人物河野一郎的派系,在河野死後繼承了河野派的大部分,組建「新政同志會」,力爭掌握政權。中曾根派是屬於保守支流的少數派,走向執政的道路遭遇重重困難。由於是少數派,中曾根費盡心思推進自民黨內的合縱連橫,一度被諷刺為「風向雞」。在籌集資金方面遇到困難,曾由於「殖産住宅事件」(注:日本殖産住宅公司所得稅逃稅事件,大額資金被疑用於賄賂政界)而被國會傳喚。

 

       中曾根獲得同期當選的田中角榮的支援,1982年如願坐上首相之位。那時,中曾根的手裏有一本大學筆電,密密麻麻寫著當上首相之後應該做什麼、應如何採取行動等內容。

 


 

       中曾根政權的主要政績是倡導「不增稅的財政重建」,與臨時行政調查會會長土光敏夫齊心協力推動了行政改革。成果是國鐵、電電公社和專賣公社這3家日本國營企業的民營化,形成今天的日本旅客鐵道(JR)、NTTJT。繼英國柴契爾夫人改革和美國雷根改革之後的中曾根改革是當時新自由主義的世界性潮流的象徵。

 

       在外交方面,中曾根與美國總統雷根建立「羅康(Ron Yasu)」關係,飛躍式強化了日美同盟關係。還與當時的中國總書記胡耀邦和南韓總統全斗煥建立了個人的信任關係,展開了積極的亞洲外交。中曾根在峰會上主導討論,向世界顯示出日本的存在感,這種手腕非常卓越。

 

       中曾根擔任首相期間,對靖國神社進行了正式參拜,但僅1次就決定不再參拜。這顯示出中曾根特有的「君子豹變」姿態。

 

       卸任首相之後,中曾根曾因「利庫路特事件」(注:日本利庫路特公司會長江副浩正向政界行賄事件)而陷入窘境,但之後迅速恢復了影響力,憑藉「大勳位」顯示出元老般的存在感。結束56年的議員生活之後,中曾根的熱情並未減弱,稱「在實現修憲之前死也難以瞑目」,燃起了執念。修憲正是中曾根的「未竟的夢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前特別編輯委員 安藤俊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