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走筆(上):貨幣貶值背後
2012/10/23
![]() |
平壤街頭用手機照相的人很多 |
酒店和外匯商店面向外國人的官方匯率10月初為1元人民幣兌15.89朝鮮元。但同在10月初,外匯兌換所的兌換匯率為1元人民幣兌換940朝鮮元,兩者相差約60倍。
朝鮮有關人士透露,貨幣改革之後,1元人民幣兌換5朝鮮元,而到今年1月則降到了1元人民幣兌換600朝鮮元。僅最近1年,朝鮮元貨幣價值就降了一半。
貨幣改革時,朝鮮百姓手頭的朝鮮元大部分未能換成新幣而變成了廢紙。百姓不相信朝鮮元,在黑市上很多時候只有用人民幣才能買到東西。因此,朝鮮元暴跌不止。
物價怎樣呢?朝鮮方面委派的嚮導告訴記者,公務員的月收入為3千~1萬朝鮮元左右,但調查平壤市內面向普通市民的超市裏的價格發現,中國産的炸薯片為3千朝鮮元,杯麵為6500朝鮮元,相當於月收入。朝鮮産的雪糕售價也在700朝鮮元。
嚮導稱「很便宜」的兒童輪滑鞋為20萬7800朝鮮元,中國産26型自行車為55萬9800朝鮮元。怎麼看都和月收入對不上號。但嚮導堅稱,「生活必需品都由政府發放,因此收入足夠用」。
百姓僅靠月收入不夠,要通過副業來賺錢過活。在地鐵入口處,筆者看到有人在賣蔬菜、鮮花。在超市看了看顧客的錢包,裏面裝著厚厚一疊五千最高面額的朝鮮元。倒賣中國産品等副業賺錢的人和只靠月收入生活的人之間有天壤之別。
朝鮮除了松茸等農水産品和礦産資源以外,沒有其他像樣的出口産品。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經濟結構加劇了外匯外流和朝鮮元貶值。
今年1月開業的平壤市內最大的光復地區商業中心由中國企業持有65%的股權。內裝是中國風格,大部分食品、服裝及電子産品也都是中國産品。與只是把商品擺在那裏的朝鮮式超市不同,這裡出售肉包的櫃檯前擠滿了人,非常熱鬧。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貿易數據顯示,1~8月朝鮮對華貿易赤字為6億5100萬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為獲得外匯,朝鮮只能將鐵礦石和無煙煤等礦産資源售罄。朝鮮有關人士擔憂,「朝鮮如果不加快培育出口産業,就只有被中國榨取資源,越來越衰落」。
朝鮮官方媒體報導稱,紡織工廠和食品工廠的生産在擴大,平壤寫著「高舉新世紀産業革命旗幟奮勇戰鬥!」等口號的宣傳牌非常引人關注。金正恩反覆表示重視經濟,但除了仍然看不見曙光的經濟重建之外,如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個沉重的課題也壓在頭上。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島田學 平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