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例武漢新型肺炎患者確診過程

2020/01/17


  日本國內一肺炎患者被確認感染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該患者在武漢市期間發燒,隨後混過檢疫的檢查,回到日本後被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過程長達9天時間。該患者目前已經康復,雖然中國的感染擴大情況也已停止,但如何應對跨國傳染病這一課題再次浮出水面。

 

   

  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被確認感染的是一位現住在神奈川縣的三十多歲中國籍男性。該男性在武漢市滯留期間從1月3日開始發燒,6日返回日本。檢疫站雖然一直測量入境者的體溫,但該男性服用退燒藥後通過了檢測。

      

  該男性6日到診所就診,自稱曾去過武漢,診斷結束後回到家中。9日發高燒至39度,10日前往其他醫院就診,發現肺炎有加重的徵兆,因此住院。醫院14日向保健所報告了病情,15日晚間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遺傳基因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呈新型病毒陽性。

    

  日本2019年4月啟動的傳染病報告制度「疑似症狀監測」的對象僅限於需要集中治療的重症病例等。厚生勞動省表示,「按照制度,報告的過程是合理的」,但一方面也表示,「為了能夠更及時報告,將討論是不是應該修改標準」。

 

日本成田機場檢疫所張貼的武漢新型肺炎相關海報(1月16日下午,KYODO)

   

  針對此次的新型肺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要求,從15日起如果有肺炎症狀,即使病情不嚴重也要向保健所報告。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確認首例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是在2019年12月12日。其他國家也開始檢查入境人員是否曾前往過武漢,日本厚生勞動省1月7日開始在檢疫所要求入境人員自行申報是否前往過武漢。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負責人解釋説,「最初即便發現從武漢來的入境人員,也沒有確認是否感染的方法」。其還表示,「檢疫強化也有限,今後也可能會在日本國內發現患者。希望可以構建發現患者、儘早跟蹤的體制」。

    

  為了防止新型傳染病流行,國際上存在要求屬於流行地域的國家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的機制。2005年修訂了國際規則,要求發現可能擴散到鄰國的新型傳染病後,24小時以內必須通告。

    

  中國當局11日確認肺炎的原因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12日向其他國家公開了遺傳基因序列資訊。中國2003年爆發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時,因為沒有及時報告受到批評。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負責人表示,「與當時相比,中方的資訊公開已經顯著改善」。

   

  武漢市相關部門16日晚間表示,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男性,69歲)在15日死亡,死亡人數達到2人。截至15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病例共41例,其中5人病情嚴重,12人已經出院。集中發現患者的海鮮市場已在1日關閉,3日以後中國沒再出現新病例。

   

  因為還有疑似夫婦之間傳染的情況,武漢市衛健委表示,不排除人與人傳染的可能性,正在開展調查。神奈川縣的男性患者雖然沒去過海鮮市場,但在武漢市曾與肺炎患者一起生活過。

    

  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除了同住的家人及醫務人員等密切接觸者外,傳染到其他人的可能性較低,指出「沒必要過度恐慌」,要求民眾冷靜應對。

   

  熟悉傳染病問題的日本東北大學教授押谷仁指出,「SARS發生後病毒變異,很快具備人傳染人的能力。導致在全球蔓延」。同時指出,「不能説這次的新型病毒沒有同樣變異的可能性。有必要詳查病原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