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咽拭子檢測1天1500例,封堵極限臨近

2020/02/06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世界各國蔓延的背景下,日本力爭封鎖疫情的對策迎來成功與否的關鍵時期。在流行初期階段,能否在邊境口岸和醫療機構儘早發現感染者至關重要。日本擴大了檢查網路,強化應對措施,不過在病毒檢測件數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體制的極限也開始顯露出來。

 

       在日本觀光後於香港從「鑽石公主號」郵輪下船的乘客21日被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該郵輪抵達橫濱的3日起,日本厚生勞動省的35名檢疫官登船,對約3700名乘客和乘務人員全部實施了測量體溫和確認身體狀況的檢疫。

 

在郵輪內實施作業的相關人員(4日,照片由乘客提供)

 

       對於出現發熱等症狀的120人以及153名密切接觸者實施了根據病毒基因資訊進行的「PCR」檢測,截至6日上午得出檢測結果的102人中,20人確認感染。這20人被送往神奈川縣內的醫療機構。

 

       對3700人實施檢測十分困難

 

       PCR檢測是從檢測對象的喉部粘液等取樣,在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和地方衛生研究所確認是否含有病毒基因。起初至少要半天以上才能出結果,但隨著更加快速的實時PCR檢測成為可能,現在出結果時間縮短至46小時。

 

       儘管如此,全日本約80個檢測點整體的處理能力通常為1天約1500件。郵輪的檢測在橫濱周邊的檢測點實施,可能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得出所有人的檢測結果。

 

       日本對乘坐包機從武漢回國的全部日本人實施了PCR檢測,但是對郵輪上的約3700人實施PCR檢測並非易事。今後,考慮到病毒的潛伏期,將讓全部人員最長在船上停留14天左右。另一方面,計劃僅對重症化風險較高的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追加實施病毒檢測。

 

       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等已開始著手開發能夠更快判斷是否感染病毒的「快速檢測試劑盒」。不過,即使開發成功,正式獲得國家批准通常也需要幾個月。開發「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檢測試劑盒的榮研化學稱,當時開發耗時4個月,到獲批為止總共耗時6個月。

 


 

       日本厚生勞動省計劃在檢測試劑盒正式獲批前,僅作為行政檢測用途分發給檢測點,醫療機構的相關人士表示,「可能無法像流感檢測試劑盒那樣,城鎮街道的診所也能使用」。

 

       兩難境地

 

       日本厚生勞動省逐漸擴大了PCR檢測的對象。最初僅限重症患者,之後擴大至有肺炎的「中度症狀患者」,23日又擴大至輕症患者。接觸史的條件也從武漢市擴大至整個湖北省。厚勞省官員表示,「如果檢測對象過度增加,檢測會跟不上,很可能導致真正需要治療的人被耽擱」,陷入兩難的境地。

 

       日本21日起將新型肺炎列為《感染症法》上的指定感染症,發現感染者的情況下,即使本人拒絕也可以實施強制住院措施。由檢疫所和保健所列出家人、同事和一同用餐者等密切接觸者名單,觀察其身體狀況。

 

       一般傳染病1名感染者的觀察對象通常為23人,而新型肺炎有的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多達38人。日本國內的感染者超過40人,觀察對象也持續增加。

 

       傳染病專家、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長岡部信彥評價稱,「與中國的情況相比,日本的檢疫和檢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不過如果以無遺漏的姿態將病毒檢測對象擴大至低度疑似患者,「可以看到體制面臨極限」。岡部同時表示,「現在檢測的目的應該是控制疫情蔓延,而不再是封鎖病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