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入境限制和撤僑有何依據?

2020/02/19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接連出現禁止來自中國的人員入境的國家。日本政府從2月13日開始除了湖北省外,對於曾在浙江省逗留的外國人也採取拒絕入境措施。包括日本在內,從中國國內將本國國民接回的國家也有很多。在跨國境的人員移動變得十分活躍的如今,拒絕入境及撤僑等措施到底能實施到何種程度呢?

     

      據中國政府的消息,截至2月12日共有129個國家對來自或途徑中國的外國人採取不同程度的限制入境措施。美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人員入境。

  

      日本從2月1日起禁止在申請入境日本的14天之內曾在湖北省逗留的外國人以及持有湖北省發行護照的中國人入境。13日將拒絕入境的範圍擴大至浙江省。7日還拒絕了原本預定停靠日本的「威士特丹號」郵輪(從香港出發)入港。

  

      據日本外務省的解釋,「依據國際習慣法,各國不負有允許外國人入境的義務」,這成為國際性的認識。因此,各國可基於本國國內法律制定允許外國人入境或拒絕入境的條件。

  

      日本政府以《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為依據。該法第5條第1項第14號規定「在可能損害日本國家利益或公共安全的情況下」,可由法相進行判斷,拒絕入境。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14號的適用「原本是針對騷亂等情況的罕見措施」。日本輪值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ES)的緊急事態大臣會議,將該問題明確為安全保障上的問題,並完成了內閣批准的程式。

  

      部分國家除了中國外,還開始限制來自日本的人員入境。截至13日,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吐瓦魯、薩摩亞、吉里巴斯4國原則上禁止曾逗留日本等感染國的外國人直接入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消息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人數截至17日達7.1萬人左右。在日本國內,除了在橫濱港接受檢疫的「鑽石公主號」郵輪外,確診感染59人。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只能好好對外解釋疫情並未在日本國內大肆蔓延」。

    


      即使不在出現傳染病等緊急情況下,在外國人入境問題上各國也擁有很大的裁量權。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在以往原則上不發放旅遊簽證。該國曾被認為是世界上對入境管理最為嚴格的伊斯蘭國家,一直對異教徒的訪問持謹慎態度。不過2019年改變政策,對包括日本在內的50個國家開放旅遊簽證申請。

  

從武漢撤僑的第5班日本政府包機飛抵東京羽田國際機場(2月17日,kyodo)

  

      另外,從中國接回本國國民的國家的行動也出現擴大。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派出了包機從中國撤僑。日本政府截至目前已經派出5班包機,截至前4班,共計接回763人。其中,日本籍684人,其餘為日本籍人員的中國籍配偶。

   

      《國際人權條約》明確提出「出境自由」,在此次的情況下,日本人擁有自由從中國出境的權利。一方面,《國際法》規定,原則上各國對本國領土內的所有人具有管轄權。

  

      此次,中國政府出於防止感染擴大這一政策上的判斷封鎖了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制定新法,限制人員移動。日本政府在未經中方同意的情況下接回滯留的日本人也因此一度變得困難。

   

      日本外務省的相關負責人指出「以保護國家安全和公共衛生為由,限制人員移動是被允許的」。是否批准出境由中國政府判斷,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進行電話磋商等外交談判後,獲得了中方允許,派出包機。

   

       讓日本國民的中國籍配偶從中國出境曾存在更大的困難。

    

       在中方基於國內法律限制人員移動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接納中國籍配偶,或者説中國政府應其他國家要求讓本國國民出境,這些做法都缺少法律依據。日本政府從有小孩家庭的成員將被迫分開等「人道主義觀點」出發,請求允許中國籍配偶出境,獲得了中方的同意。

  

       在申請派包機前往中國撤僑的各國中,日本最先獲得中國批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4月訪問日本,中日關係出現改善。在日本國民及其配偶從中國回國的一系列應對中,雙方的政治判斷發揮了作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