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公主號」給疫情應對帶來思考
2020/02/20
圍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停泊在橫濱港、從2月3日開始接受檢疫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乘客從19日開始下船。日本國內各地也接連有感染者被確診,新型肺炎的對策正迎來關鍵時刻。一方面,此次罕見的船內檢疫也凸顯出應對未知威脅的難度。
![]() |
「鑽石公主號」郵輪和前來接遊客下船的大巴(19日) |
針對搭載了約3700名乘客和乘務員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截至19日,累計有3011人分的病毒檢查結果得以確認,其中陽性為621人,比率高達約20%。從武漢市及周邊搭乘日本政府第1~4班包機回國的764人中檢測呈陽性的為13人,僅佔1.7%。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18日公佈的報告顯示,該郵輪乘客出現症狀的峰值時間為7日,認為5日以後由於嚴格採取了要求乘客待在自己客艙內等的感染對策産生了效果。不過乘務員出現症狀的峰值時間為13日。該研究所表示,由於乘務員在5日之後也繼續在船內工作,無法像乘客一樣徹底實施「隔離」。
一位相關人士表示,船內未能遵守「使用酒精或肥皂頻繁洗手」等世界衛生組織(WHO)手冊的情況不在少數。18日進入郵輪的神戶大學教授岩田健太郎也批評稱,船上未設置無感染風險的安全區域等。
對此,從10日開始一直在船內開展活動的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教授和田耕治表示,「雖然存在制約和極限,但是採取了區分感染者的活動軌跡等措施」。
此次,在船內開展檢疫作業的檢疫官等人也確診感染,日本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醫院感染症中心主任國島廣之指出「即使是接受過訓練的人,在高度緊張狀態下也很難貫徹感染預防措施」。
需警惕和觀察的對象如何判斷?
隨著國內感染人數的擴大,日本政府和地方自治體亟需對要將觀察對象擴大到何種程度做出判斷。
「鑽石公主號」郵輪從2月5日起徹底實施了防止感染的措施,考慮到病毒潛伏期的14天的船上停留時間也已到期。19日下船的443名乘客的病毒檢測均確認為陰性,因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強調,「外出等行動不會受到限制。不存在感染病毒的風險」。據稱,眼下將要求乘客通過測量體溫等注意健康狀態,定期與厚勞省聯絡,確認身體狀況。
![]() |
病毒檢測被確認為陽性的乘客和乘務人員中,出現症狀的感染者被送往醫療機構,部分無症狀但檢測呈陽性的人被認為有感染他人的風險,因此將在位於愛知縣岡崎市尚未開業的醫院設施接受醫學觀察。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對於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19日下船的美國人認為「船內的感染預防措施可能不充分」,並未解除警戒,宣佈禁止在14天內入境美國。顯示出不完全認可他國做出的檢測結果的姿態,在入境對策方面繃緊了神經。
病毒的研究還在途中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還處在開展過程中。
據世衛組織表示,8成感染者僅表現為輕症,而高齡者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發展為重症的風險較高。關於該病毒的感染能力,世衛組織推測1個患者可能感染的人數在1.4~2.5之間,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等研究團隊則認為在3.8人左右。
關於感染途徑,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健委)19日發表的內容顯示,除了之前列舉的飛沫和親密接觸以為,吸入懸浮在空氣中的呈霧狀且混有病毒的微粒「氣溶膠」的話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該委員會表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為了在新的威脅下保護本國市民和社會,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也在積極採取措施。例如「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乘客和乘務員就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隨著船上確認感染人數的增加,海外也出現了對日本政府應對措施的批評聲。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官員表示,「在(日本)國內幾乎未確診感染者的2月上旬,無法讓存在感染可能性的乘客和乘務員下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