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疫情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什麼樣?
2020/03/11
圍繞新型冠狀病毒,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出通知,要求設想患者人數達到最多的悲觀情況,完善醫療提供體制。日本政府的患者人數推算顯示,有些自治體的醫療機構有可能爆滿,例如在東京都,頂峰時的門診就診者有可能超過每天4萬人,住院患者超過2萬人。需要採取輕症者在家休養、優先治療重症者等對策。
厚生勞動省3月6日向都道府縣等發出通知。按14歲以下、15~64歲、65歲以上的年齡段,提出了每天門診患者人數、住院人數和重症者的比例,使其能夠按自治體進行計算。例如65歲以上年齡段,預計人口的0.51%到門診就醫,0.56%住院,0.018%發展為重症。
以東京都為例,如按年齡段計算並加起來,門診患者可能達到45400人,住院為20450人,重症為700人。
![]() |
厚生勞動省的負責人表示,「作為設想最糟糕事態、推動各方完善醫療提供體制的大致標準而提出」。日本政府的「新型流感行動計劃」基於2009年的新型流感流行和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規定「設想損害最嚴重的情況」,此次沿襲了這種思考方式。
疫情的頂峰設定為難以按各都道府縣追蹤患者感染途徑的情況出現約3個月後。在頂峰到來之前,要增加能應對傳染病的住院病床,確保重症監護室(ICU)和人工呼吸機等。輕症患者原則上在家靜養,還要求討論推遲非緊急的住院檢查和手術。
日本將增建對疑似感染者進行診察的專業門診「回國者與接觸者門診」,還討論在疫情加劇的情況下,根據自治體的判斷通過普通門診接收患者。在醫院的等候區等處,為了防止其他疾病的患者感染的事態,將改變感染者的就診時間和入口。基礎性疾病的藥物等將通過電話等開處方。
推算採用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等人的研究團隊的計算公式,攜手政府的專家會議敲定。作為推算的前提,設定了「不採取任何對策」或「沒有效果」等條件,進行了偏向悲觀的估算。
實際上,日本已開始採取克制大規模集會、全面停課和小規模感染者集團對策等,厚生勞動省表示「頂峰可能會減弱或者推遲」。
厚生勞動省此前宣佈,在傳染病的指定醫療機構等,確保了具備防止院內感染體制的約5000張病床,今後力爭進一步增加。
不過,此次推算設想一個都道府縣發生數千~數萬住院患者,大幅的病床不足令人擔憂,醫療機構可能爆滿的事態也被考慮到。
各個年齡段面臨的風險程度有所不同,從每10萬人當中需要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人數來看,15歲以下為50人,而65歲以上為560人,達到前者的10倍以上。日本需要構建體反映老年人容易重症化等情況的適當醫療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