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緊急確保病床,日本動作遲緩

2020/04/02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影響,在全球範圍內病床嚴重短缺。為了擴充收治患者的容量,歐美各國通過投入醫院船,將展覽館改造為臨時醫院等罕見措施應對。很多國家已經經歷了爆炸式激增。在尚未經歷爆炸式激增的日本,目前僅限於將接收醫院從定點醫療機構向普通醫院擴大的措施。面對病毒的威脅,日本的應對遲緩很明顯。

 

      3月31日,在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包括10張集中治療用病床在內,設有68張病床的臨時醫院投入使用。3月7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的紐約州在各地設置臨時醫院,計劃將病床數從目前的5.3萬張增加至14萬張。

    

自由女神像附近的美國海軍醫院船「安慰號」(3月31日,美國紐約,Reuters)

   

      3月30日,設有1000張病床的美國海軍醫院船「安慰號」出現在紐約曼哈頓島。船內的醫生們負責應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外的急診患者,以減輕忙於治療新冠病毒患者的醫院負擔。紐約州呼籲退休的醫療工作者重新上崗。

 

      將目光轉向歐洲。在疫情擴大的倫敦,部隊花了9天時間建好的擁有4000張病床的臨時醫院預計在本週交付使用。在義大利米蘭市,展會場館被改造為設有超過200張病床和配備24小時治療體制的臨時醫院。在患者集中於首都巴黎和東部的法國,政府使用空軍飛機和高鐵(TGV)等,將重症患者分散到鄰國和周邊地區。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國內的感染人數超過7萬人,但死亡人數僅為約800人,死亡人數低於鄰國。為了援助感染者激增的周邊國家,德國空軍3月28日開始從義大利北部向本國運送重症患者,還開始從鄰國法國接收患者。

 

      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等機構調查,從每10萬人的集中治療用病床數來看,美國為34.7張,德國為29.2張,義大利為12.5張,法國為11.6張。日本僅為7.3張,雖説和各國相比日本的感染人數較少,但是同樣面臨病床不足的問題。

 

      在日本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東京都截至4月1日累計感染人數為585人。基於《感染症法》讓所有人住院,結果接收患者的床位出現緊張。

 

      當初,東京都以12所傳染病定點醫療機構為中心,安排了140張病床,但是由於入院患者急劇增加,要求普通醫療機構也提供合作。到4月1日時已經確保了620張病床,但入院患者達到531人,接近飽和。


 

      東京都力爭確保4000張病床,其中重症患者700張,中度症狀患者3300張。但東京都福祉保健局透露,「越是大型醫院,免疫力低下的住院患者越多,醫院方面傾向於拒絕接受新冠感染者」。

  

   

      到3月31日,東京都新確診78人,創單日確診人數最高紀錄。如果今後感染進一步擴大,輕症患者基本將在家療養。從出現症狀後的7~10天,約有20%患者的肺炎症狀被認為迅速惡化。東京醫科大學教授濱田篤郎指出,「輕症患者的對應需要與重症患者同時推進」。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公佈了將東京奧運村改為臨時居留設施的方案。但奧運會後這裡將變為超過4000戶的分售公寓,現在已經開始銷售。據稱,小池表示「由於存在權利關係,將整理課題」,目前僅限於政府的要求,奧運村真正成為有效的患者接收地還需要時間。

 

      醫療體制緊張的不僅是東京。4月1日,日本政府專家會議指出,「要求(神奈川、愛知、大阪、兵庫)今明兩天採取根本對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