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緊急事態宣言需何條件,有何效果?
2020/04/03
伴隨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否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一事越來越受到關注。疫情狀況是否符合《特別措施法》規定的宣言的條件,將根據專家的意見判斷,但宣言的強制力存在限制。
《特別措施法》提出2個發佈條件
安倍在4月2日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表示,「目前還沒有陷入全國性、且迅速蔓延的狀況,正在勉強堅持著」,對於現階段發佈宣言提出了慎重想法。同時還表示,「為了保護國民的生命和健康,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下決斷並實行」。
![]() |
安倍發言(4月2日) |
安倍針對現狀呼籲稱,「仍處於緊要關頭。只要稍微鬆懈,何時急速擴大都不足為奇」。東京都4月2日確認了97人感染,這一數位創新高。在大城市周邊,難以追蹤感染途徑的感染者的比例正在增加。
緊急事態宣言的法律依據是日本3月修訂的《新型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
根據《特別措施法》,發佈宣言需要滿足2個條件,即(1)有可能對國民生命和健康造成顯著且重大的損害、(2)由於全國範圍且迅速蔓延,有可能對國民生活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負責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西村康稔在國會答辯中透露,鑒於重症患者正在增加,第1個條件「已經滿足」。
對於日本的現狀是否符合第2個條件,存在意見分歧。城市地區的感染擴大,但同時也有感染人數較少的自治體,現階段難以斷言發生全國性蔓延。
日本政府將關注東京是否發生爆發性感染擴大。如果作為交通樞紐的東京發生爆發性擴大,在全國範圍蔓延的風險也將隨之提高。如果東京的感染者急增,有可能綜合起來認定已符合宣佈緊急事態的條件。
日本政府在決定宣佈緊急事態宣言時重視專家的意見。世界衛生組織(WHO)分析稱,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為14天。擔心在感染者出現激增後,14日內持續爆發性擴大。
美國的感染人數於3月27日超過10萬人,在4天內增至2倍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1日下午6時,感染人數突破21萬人。美國政府警告稱,在最糟糕情況下,有可能導致24萬人死亡。
如果像美國那樣爆發式增長,日本也難以維持醫療體制。密切關注新增感染人數倍增等爆發性擴大的前兆變得重要。
![]() |
無法追蹤感染途徑的感染者具有在酒吧、卡拉OK等夜生活街區多發的傾向。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呼籲避免夜間外出。
此外,醫療體制的情況也成為大致標準。負責檢測的保健所和醫療機構的病床數越來越緊張。東京都以傳染病指定醫療機構的12家醫院為中心,確保了140張病床,但隨著入院患者激增,已要求一般的醫療機構提供協助。截至4月1日,確保了620張病床,但入院患者人數也增至531人。
日本醫師會要求發佈宣言
日本醫師會4月1日再次表示,目前是應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時期。呼籲稱如果醫生等感染,「將無法向國民提供適當的醫療」,表示日本的醫療處於危機狀態。
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在3月發佈的緊急建議中提出,以維持生活基礎設施等為前提,同意發佈緊急事態宣言。
在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時,首先由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和經財相西村分析感染狀況並接受報告。之後,由安倍針對是否符合條件諮詢專家委員會。
對於緊急事態宣言的實際效果存在各種看法。如果發佈宣言,都道府縣知事有權根據法律發出避免外出和活動等的請求和指示。但這些措施沒有強制力,沒有像法國那樣的處罰措施。
具有強制力的是有關醫藥品和食品的交付、土地使用的條款。政府可請求醫藥品和食品的生産、銷售和運輸業者交出相關物資,無正當理由不同意時可強制徵用。如果是用於設置臨時的醫療設施,政府可未經持有者同意直接使用土地和建築物,如拒絕可加以處罰。
《特別措施法》修正案還獲得了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的贊成,於3月13日通過。在野黨在修訂該法案之際,要求首相提前向國會報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