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冠檢測跟不上,發病到確診需1周
2020/04/24
在日本,判斷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PCR檢測體制並未跟上感染者增加的趨勢。由於檢測的實施緩慢,從發病到確認呈陽性的期間長達1周,確診所需時間越來越長。以日本檢測功能不完善為背景的判斷呈陽性的遲緩將提高患者的重症化風險,同時還有可能增加潛在感染者與他人接觸的機會。為了在避免醫療體系崩潰的同時防止感染擴大,需要擴大日本政府對民間的檢測委託和推動簡易檢測。
![]() |
日本PCR檢測的演示(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諮詢公司Jag-Japan(東京)收集的陽性病例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關於從出現發熱和咳嗽等新型冠狀病毒症狀到通過檢測確定呈陽性的期間,按7日移動平均來看,截至4月18日為7.3天,比4月上旬增加了1.8天。
日本的感染者人數持續擴大,存在檢測跟不上、導致確診推遲的可能性。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重症化的人在發病7天以後出現肺炎症狀惡化。在檢測體制的強化成為課題的背景下,擴大委託檢測能力仍有剩餘的民營機構等進行樣本檢測成為當務之急。
從進入4月中旬之後的PCR檢測的實施數來看,日本全國範圍維持在每天8000件左右。其中,民營檢測公司的受託件數為2000件左右,其餘由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地方衛生研究所等公共機構承擔。民間檢測數截至2月下旬有些日子甚至為零。Miraca控股(HD)等日本國內的主要檢測公司的檢測能力合計達到每天約4000件,這些檢測能力並未得到充分利用。
![]() |
轉向民間的阻礙因素之一是日本醫療界注重實績而輕視速度的慣例。日本各自治體的指定醫院明顯傾向於把檢測工作委託給地方衛生研究所而不是民間。某民營檢測公司表示「傳染病由國家承擔的觀念根深蒂固」。在長野縣,當地政府的方針是根據優先級別來決定檢測委託方是民間還是行政機構,但做出這一調整的自治體仍是少數。
另外還存在主要由民間承擔的輕症患者的樣本檢測難以增加的問題。按照當前規定,發燒達到身體不適的程度並不能馬上就接受檢測。京都大學醫院4月15日發表聲明稱,從預防院內感染的角度來看「即便沒有症狀,也應免費接受PCR檢測」。
一方面,民營機構等也正苦於採購PCR檢測設備。新冠疫情正在全球持續擴大「已經發展到設備的爭奪戰」(日本國內某檢測公司)。
香港和南韓利用簡易試劑盒進行大量檢測。日本樂天也於4月20日在日本面向法人上市了可在家中分辨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檢測試劑盒。但日本醫師會22日給出意見稱「如果採集方法不恰當,得到的結果不可靠,將導致混亂」等,要廣泛推廣不經過醫生的檢測存在障礙。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6日表示將把每日的PCR檢測能力提高一倍至2萬件,但進展緩慢,政府方面的危機感在也在逐步加強。日本厚勞相加藤勝信4月23日在東京都新宿區視察了當地醫師會設置的PCR檢測中心,表示「將支援在(日本)全國推廣同樣的做法」。樣本檢測將委託給Miraca旗下的SRL公司。
日本自民黨的原厚勞相鹽崎恭久指出「在2月前後醫療現場等就有人提出應發揮民營檢測機構的作用。而政府過於重視對聚集性感染的防範,在加強檢測體制問題上應對遲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