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美國農牧業遭受沉重打擊

2020/05/0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美國農牧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工人的聚集性感染不斷擴大,肉類加工廠接連關閉。此外,畜牧農戶的牛和豬無法出欄,經營狀況迅速惡化。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已開始向作為其強大支援基礎的農民提供援助,但目前的困境如果持續下去,這些農民可能會讓川普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面臨嚴重逆風。

 

      美國大型豬肉製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設在南達科塔州的一座大型工廠在4月發生了涉及700多名員工的聚集性感染事件。疫情進一步擴散到知名雞肉生産企業泰森食品等的工廠。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全美共有19個州的115家工廠發生疫情,約5000人感染,20人死亡。據分析,肉類加工廠的作業距離非常近,感染風險很高。

  

因疫情一度被關閉的泰森公司的加工廠(2020年4月29日,美國愛荷華州,Reuters)

  

      由於接連發生大規模傳染,停工的工廠也越來越多。據美國最大的肉製品加工行業工會統計,僅34月就有22家肉類加工廠關閉。豬肉産能下降25%,牛肉産能降低10%。泰森公司總裁約翰·泰森警告稱,「食品供應鏈面臨崩潰的危機」。

 

      疫情對家畜生産者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內布拉斯加州的牧場主科庫·奧爾森(57歲)嘆息道,由於肉類加工廠接連關閉,「牛都賣不出去了」。奧爾森在一大片土地上養殖了3萬頭牛,因需求停滯,每月100萬美元的收入消失。據説養豬戶甚至出現了為降低養殖成本不得不宰殺母豬的情況。

 

      危機不僅限於畜牧業農民。全美規模的餐飲店停業和物流混亂不斷擴大,農作物的需求急劇降低。密蘇里大學4月發佈的預測稱,疫情擴大有可能拉低玉米價格下跌9%,大豆下跌7%。很多州開始探索重啟經濟活動,但需求和物流要恢復到以前的水準並不容易。

 

      從期貨交易所運營公司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和美國普渡大學發佈的美國農業晴雨指數來看,農民的困境顯而易見。4月的美國農業晴雨指數跌至201610月之後3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在中美貿易協議的部分條款中,中國承諾擴大進口美國農産品,2月剛剛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普渡大學教授詹姆斯·明塔特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導致供應鏈不暢和糧食價格暴跌産生了嚴重影響」。

 

      川普也開始針對這種情況採取措施。428日,川普根據適用於戰爭等非常時期的《國防生産法》,簽署了命令肉類加工企業保持運轉的總統令。會員制量販店開市客(Costco)、克羅格(Kroger)及Giant Eagle等超市因肉類商品短缺開始限購,雖然川普簽署總統令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作為其選舉支援基礎的農民提供援助。

 

      有觀點指出,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農村地區的票數在川普的得票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農業發達的威斯康辛州、明尼蘇達州、密西根州等中西部農業州是選情膠著的州,將左右11月總統大選的結果。其原因是,如果因疫情影響,畜牧業農民等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川普的連任計劃將面臨嚴重阻礙。

 

      美國豬肉生産者協會(NPPC)發表聲明對總統令表示歡迎。泰森公司之前關閉了設在愛荷華州的大型工廠,在對所有工人進行感染檢測之後,該工廠已于57日復工。美國農業部長預測稱大多數工廠會在5月中旬復産。

 

      不過,總統令能否儘快解決肉類供應瓶頸還是個未知數。據美國彭博社報道,從事肉類加工的部分工人為躲避感染風險高的工作場所而離職的動向不斷擴大。美國豬肉生産者協會指出,「由於豬肉價格暴跌,養豬農民面臨賣掉農場的危機」。農民的經營信心能否如川普所願重新恢復,並在選舉中支援川普,目前還無法預測。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芝加哥 野毛洋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