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除緊急事態宣言後會有什麼變化?
2020/05/26
日本政府5月25日解除了針對東京等5個都道縣的緊急事態宣言。4月7日發佈的宣言時隔約7週全面解除。此外,還敲定了力爭兼顧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和維持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應對方針。日本全國的出行限制自6月19日解禁。在警惕疫情第2波的同時轉向重啟經濟活動的新階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5日晚間的記者會上強調稱,「這是日本特有的做法,在短短一個半月裏基本控制住疫情。顯示出日本模式的力量」。他還表示,「朝著下一個階段,將和國民一起邁出強有力的一步」。
![]() |
佩戴口罩通勤的日本民眾(大阪市,5月25日) |
關於今後的應對舉措表示,「將改變思路。如果採取嚴格限制社會經濟活動的做法,工作和生活本身都將難以維繫。將以新方式不斷恢復日常的社會經濟活動」。
針對疫情防控和恢復社會經濟活動表示,「兩者兼顧是極為困難的挑戰,接下來的疫情傳播風險一直存在」,呼籲繼續努力預防傳染。
5月25日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是北海道、東京都、千葉縣、埼玉縣和神奈川縣這5個都道縣。日本政府列為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大致標準之一是「最近1周每10萬人口的感染人數低於約0.5人」,截至5月24日東京都為0.36人,低於標準。
神奈川縣和北海道分別為0.70人和0.72人,仍高於大致標準,但查明了感染途徑,同時醫療體制也很完善,因此認為可以解除。
日本政府認為防控疫情擴大有了一定的眉目,將把重心轉向重啟經濟活動。在25日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本部會議上,修改了基本應對方針,並決定通知各都道府縣的知事。
基本應對方針中明確記載,把到7月底設為過渡期,在放寬外出自肅和設施使用限制等的同時,「分階段提高社會經濟的活動水準」。將每隔3周觀察傳染情況,同時逐步重啟經濟活動。
解除外出和營業自肅的前提是,佩戴口罩和推進居家辦公等「新生活樣式」的固定化。日本政府要求職場和店舖根據各行業制定的指導方針進行營業。
關於音樂會和展會,力爭在採取疫情防控舉措的基礎上重啟。大型活動自6月19日起允許在無觀眾狀態下舉行。
針對不緊急不必要的回鄉探親和旅行等跨縣境的移動,在5月31日之前仍被要求避免。日本全國的出行限制力爭6月19日解禁,在那之前,對於前往25日解除緊急事態的5個都道縣,呼籲採取慎重態度。
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西村康稔25日晚間召開記者會,透露再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標準是綜合考慮(1)最近1周內每10萬人口的新增感染數(2)感染人數倍增的時間(3)感染途徑不明的感染者的比率。
在日本4月7日首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時,最近1周內每10萬人的新增感染人數超過5人,半數以上感染途徑不明。
西村表示,「要以更嚴厲的目光去審視」,即使低於上述數值也有可能再次被指定為緊急事態宣言地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