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存在後遺症風險

2020/06/10


       世界各地陸續報告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患上嚴重併發症的病例。心臟、腦部、腿部等肺部以外的部位出現嚴重症狀的情況較為突出。全球已有約335萬新冠感染者康復,但也有觀點指出,仍有一部分人存在需要長期治療或留下後遺症的風險。各國的研究機構都在加緊查明併發症的機理,包括形成血栓以及免疫系統異常等。

 

      截肢的美國演員

 

       「今天我的右腿要截肢」,説這句話的是獲得美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提名的百老彙演員尼克·科德羅。他因感染新冠,于4月上旬被送進重症監護室(ICU)接受治療。除了嚴重的肺炎症狀外,他的右腿也發生病變。

 

       科德羅的右腿出現了血栓,導致血液無法流通至腳尖部位。為了防止血栓,醫院給他使用了抗凝血劑,但對血壓造成影響,出現腸內出血,因此不得不截肢。科德羅的妻子在Instagram上呼籲道,「尼克只有41歲,也沒有什麼舊疾。請大家不要小看新冠病毒」。

 

       歐美等世界各國都報告了新冠病毒對肺部以外的部位産生影響的併發症病例。原因之一被認為是病毒侵入血管形成的血栓。

 

華盛頓一家醫院的ICU(資料圖,4月,reuters)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稱,發現了病毒攻擊覆蓋于血管內膜表面的內皮細胞的證據。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醫生曼蒂普·梅烏拉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指出,「(攻擊)發生於心臟、腦部、腎臟等多個器官」。

 

       荷蘭醫生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進重症監護室的184名患者中,31%的人出現了伴有血栓的併發症。大部分屬於血栓堵塞肺動脈的「肺栓塞」,還有部分患者併發了「腦梗塞」。

 

       原本保護人體免受病毒入侵的免疫系統對正常細胞也發起了攻擊,這種現象被認為是引起併發症的原因之一。這種過度的免疫反應被稱為「免疫風暴」,由於某種原因而發生過度反應,傷害器官和血管。截至5月中旬,僅美國就報告了200例嬰幼兒出現發熱及出疹子等類似「川崎病」症狀的病例。

 

      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功能

 

       嚴重併發症的蔓延會導致治療期延長和後遺症風險提高。

 

       中國武漢的醫生團隊調查了25名新冠康復患者的血液樣本,發現大部分患者無論病情是否危重,都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功能。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發佈了建議治癒患者出院後使用抗凝血劑的指導方針。

 


 

       義大利的呼吸器官學會指出,在新冠治癒病例中,3成人有可能留下呼吸器官疾病等後遺症。據當地媒體報道,肺部存在風險的狀態可能至少會持續6個月。

 

       一名加拿大男性患者表示,「從最開始出現症狀到現在已經過去69天,但還是覺得乏力。眼睛疼,頭也間歇性地疼痛」。很多人雖然沒有發展為重症,但也因為後遺症或長期治療而飽受痛苦。美國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針對640名感染者進行的調查顯示,9成人回答稱,並未完全康復,症狀平均會持續40天。

 

       不過,病毒形成血栓和引起過度免疫反應的機理尚不清楚。梅烏拉醫生稱,「目前還不明確病毒如何侵入內皮細胞,使用抗凝血劑是否有用」。也有像科德羅那樣抗凝血劑不起作用的情況,醫療一線仍在繼續進行嘗試性治療。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6月10日上午4點半左右,全球近720萬新冠感染者當中,已有約335萬人康復。但仍有很多患者因需要長期治療或發展為重症而飽受痛苦,各國的醫療保險等社會安全網和醫療基礎設施的負擔也十分沉重。除了開發治療藥物和疫苗之外,還必須查明病情發展為重症的機理並採取相關措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野村優子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