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勞工問題:南韓要賣日企資産,日本能做什麼?

2020/08/04


      圍繞南韓的前勞工訴訟,南韓的法院從8月4日以後就可以下令出售原告方扣押的日本企業資産。日本政府認為日韓的索賠權問題已經解決,採取不同意出售資産的立場。為了應對出售命令,日本已開始討論對抗措施。

  

在聽到南韓最高法院判決後高興的原告團(2018年10月,南韓首爾)

 

      8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讀賣電視臺的節目中表示,「政府正在討論各種應對舉措,已有了明確方向」。設想的3個方向為外交措施、經濟措施和國際法律措施。

 

      雖然並未事先提出具體措施,但日本預先明確了堅決不同意實際出售資産這一態度,意在敦促南韓方面最終撤回出售命令。

 

      外交措施的候選項是日本駐韓大使富田浩司臨時回國。作為南韓釜山設置慰安婦少女像的對抗措施,日本曾讓當時的大使長嶺安政於2017年1~4月臨時回國。與目的模糊的臨時回國不同,如果日本採取了「召回大使」的形式,將傳遞更加明確的強烈的抗議態度。

 

      此外,還有停止南韓人免簽入境和收緊簽證條件的方案。有觀點認為,目前南韓人因疫情口岸管控原則上不能入境日本,這一方案的實際影響不大。

 

      還有傳聞是經濟層面的對抗措施。日本將提出有可能採取金融和貿易等會對南韓經濟造成影響的舉措,以此進行警告。還有可能會對日本企業造成損害的實質性報復措施,比如扣押南韓方面資産和報復性關稅也將提上日程。

 

      也有進一步強化出口管理的方法。2019年夏季,日本以南韓方面的體制存在安全保障上的問題為由,收緊了對南韓的出口管理。

 

      關於國際法律措施,日本考慮充分利用國際仲裁。向國際法院(ICJ)起訴南韓違反國際法也被列為候選項。


 

      國際法院將按照國際法來審理國家間的法律糾紛。審理需要獲得雙方當事國的同意,沒有南韓的同意不會被受理。但好處是即使南韓不同意,也能向國際社會彰顯日本的正當性。

 

      此外,還出現了充分利用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的方案。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對於有關國際投資的爭端實施仲裁。這種做法是對外展示南韓在違反國際法侵害日本企業的資産。這種情況也需要與對方達成一致,因此缺乏可行性。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強調稱,「實際出售資産是無法容忍的底線」,採取的對象措施「需要注意不要被南韓的文在寅政府所利用」。

 

      可以想像到的是,南韓在國際上宣稱日本進行非法制裁,或變為在南韓國內加劇反日情緒的材料。圍繞2019年的出口管理嚴格化,日本認為是為了應對安保隱憂採取的措施,但南韓則認為是「報復」而強烈反對。

 

      南韓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日方,一度決定撕毀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此外,南韓國內的反日情緒也不斷高漲,還爆發了對日本産品的抵制運動。

 

      圍繞前勞工問題,南韓相繼作出判決,要求日本製鐵以外的日本企業也進行賠償。如果南韓方面開始出售日本製鐵的資産,其他日本企業的不安也將隨之提高。

 

      日本外務省的高官指出,「不允許開先例。如果韓方出售,有必要採取對抗措施」。該人士同時表示,「為了最後讓南韓不行動,要一直施壓到最後」。

 

      南韓國內對資産出售存在分歧。保守派有意見要求採取政治上的避免舉措。而在革新派的文在寅政權之下,革新派執政黨在議會佔多數。如果南韓的反日情緒高漲,維持對日關係將更加困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