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外交的「川普效應」還能維持多久
2020/08/27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利用長期執政的優勢,與全球主要國家的首腦建立了關係。與美國總統川普建立的信賴關係是安倍拉攏各國的外交基礎。美國將於11月迎來總統大選,如果川普得不到更多民眾的支援,安倍的外交基礎就有可能發生動搖。
「在世界各國領導人當中,與川普私人關係最好的是安倍首相」,美國總統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6月出版的回憶錄中如此描述雙方的蜜月關係。
![]() |
2017年2月10日川普與安倍晉三在華盛頓白宮(kyodo) |
自5月8日進行最後一次對話以來,日美兩國首腦的公開對話已中斷3個多月。兩人各自專心於抗擊國內的新冠病毒疫情,由於限制人員往來,面對面的外交活動一直難以開展。
美國是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川普政府忙於應對傳染病和採取措施刺激經濟。「當局之間的協調無法取得進展。美國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一直忙於應對失業補貼等問題」,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對優先度的降低表示擔憂。
關於今年由美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峰會),川普表示將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舉行。之前商討的8~9月會期被推遲。
2016年11月川普在總統大選中獲勝後,安倍迅速加深了與對方的關係。
在川普就任總統後的約3年半時間裏,兩位首腦的會談次數達到14次,公開的電話磋商達到36次。從頻度來看,平均每月進行一次以上的對話。而安倍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約4年時間裏只進行了9次會談或站立交談和10次電話磋商。
在與提出「美國優先」的美國政府進行日美貿易協定談判時,安倍與川普的親密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安倍通過首腦之間的關係確認了美國不會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
負責與美方談判的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表示,「因為兩位首腦建立了私人間的信任關係,即便是艱難的談判,最終也能找到一致點」。
各國首腦也很關注安倍與川普的私人關係。典型例子就是德國總理梅克爾曾詢問安倍「你是如何拉攏川普的」。
包括多邊首腦會談在內,2017年以後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首腦級會談達到約180次。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稱,「次數比過去多。外國首腦訪問日本的情況也呈現出增加趨勢」。
新冠疫情導致首腦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困難加大,在對美關係上,美國總統大選後的不確定性增加。
川普在支持率上落後於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如果美國政權發生更疊,安倍將會失去以自己與川普之間私人關係為基礎的外交優勢。
中美對立在加深。普遍的觀點認為,即便拜登在總統大選中獲勝,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也不會改變。此前以日美同盟為軸心推進中日關係不斷改善的安倍將被迫調整戰略。慶應大學教授中山俊宏強調,「除了日美同盟之外,日本沒有其他選擇」。
秋季以後,日美雙方將針對日本負擔駐日美軍駐紮經費的新協定正式展開談判。可以認為,無論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美國都會以亞洲安保環境發生變化為由,要求日本負擔更多經費。
對華關係方面,也需要日本在維持多邊合作上作出努力。日本笹川和平財團首席研究員渡部恒雄表示,「在展開日美合作的同時,日本應該在能夠積極行動的領域採取行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