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政權的突然謝幕

2020/08/29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潰瘍性大腸炎惡化為由表明將辭去首相一職。2007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時也因健康惡化突然辭職,當時受到了「拋下政權」等嚴厲批評。吸取了自己苦痛的教訓之後,安倍此次提出辭職的時機經過了深思熟慮。

  

安倍在記者會上宣佈辭職(8月28日)

 

      「現在的狀態讓我沒有自信可以承擔起國民的託付,因此認為自己不應該再繼續擔任首相」,28日下午5點(北京時間下午4點)開始的記者會上,安倍在説出上述話語之時眼眶濕潤,透露出任期未完就辭職的遺憾之情。

 

      作為自己未能完成的課題,安倍列舉了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與俄羅斯的北方領土問題、修憲等,「壯志未酬就放棄職務猶如斷腸之痛」。

 

      在此次安倍表明辭職的過程中,有意避免了重覆13年前的那次失敗。

  

      「絕對不能像上次那樣突然辭職給大家添麻煩,所以這次做出了辭職的決定」,28日下午,安倍在自民黨總部召開的臨時幹部會上表示。

 

      2007年辭職是在內閣改造和黨幹部人事調整之後的臨時國會上接受質詢之前表明的。這種辭職方式被批評為「拋下政權」,安倍回顧當時説:「我的自信和驕傲被撕得粉碎」。

 

      在8月28日的記者會上,安倍指出「我的任期未完,所以必須心甘情願地接受批評」。另一方面,他同時表示:「為了不生出政治空白,所以我只能在這一時機辭職」。

 

      這番表態是考慮了政治日程之後的決定。因為9月底會有黨幹部人事任期結束的人事調整,執政黨要在10月以後召開臨時國會處理疫情相關方案等。

  

      新冠病毒的防疫對策已經有了一定的眉目。政府分科會分析稱,「自7月底的頂峰之後感染人數在緩慢減少」。安倍28日也提到政府確定了當前的防疫一籃子對策。


  

      安倍周圍人士透露,「這次辭職沒有等到最後一刻,而是在尚有餘力的時候做出了決定」。黨內有觀點認為,安倍此次辭職的過程是為了在病好之後依舊維持影響力。

  

      作為安倍的出身派閥,「細田派」是自民黨內的最大勢力,在下屆首相選舉中也有很強的影響力。安倍身邊的議員認為,「作為最大勢力的首腦,在人事和重要決策上可以維持話語權」。

  

      安倍説:「在身體恢復之後希望作為一名議員繼續工作」。他明確表示要參選下屆眾議院選舉,不會放棄政治家的身份。安倍強調,「我希望為各種政策課題的實現盡一份綿力,作為一名議員為下屆政府提供幫助」。

   

      安倍特意提到了自己意願強烈的修憲一事,「修憲的4個項目是黨內決定的,不管誰當總裁,都會遵守黨的約定,繼續推進」。

  

      「潰瘍性大腸炎惡化給大家添麻煩了。謝謝大家的支援」,安倍下午親自給執政黨的幹部們一一打去電話,表明了辭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