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日本自民黨總裁的道路

2020/09/14


     日本令和時代首次自民黨總裁選舉9月14日迎來投票和開票。日本自民黨在日本執政的時期很長,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分析了1955年日本自民黨建黨以來該黨24位歷任總裁的職務經歷。分析結果反映了從「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到「平成時代」(1989年~2019年)社會和經濟動盪的時代背景以及自民黨內部力量平衡的變化,通往自民黨總裁的道路也發生變遷。

    

     據説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曾列舉過擔任自民黨總裁的條件,即需要「擔任過三個重要職位中包括幹事長在內的2個職位,以及大藏相、通産相、外相中的2個職位」。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

   

    昭和時代就任的12名自民黨總裁中,有50%的人擔任過大藏相,58%的人擔任過通産相。平成時代就任的12名總裁中,25%的人擔任過大藏相或財務相,33%的人擔任過通産相。擔任過幹事長的比例從昭和的58%減少到了42%。

   

 

     平成時代以後增加的職位是官房長官。由於首相官邸職能增強,平成時代的比例從昭和的25%提高到了42%。

    

     在高度經濟增長期,「大藏相·通産相→總裁」的路線尤為明顯。官僚出身的池田勇人、佐藤榮作兩位都是如此。

   

     在這一時代,與財富再分配相關的大藏省和通産省擁有強大的實力。兩省官僚在政策制定上具有巨大許可權,與這些官僚建立廣闊的人脈關係對擔任首相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錄用人才的途徑也十分多樣。前首相吉田茂提拔的實力官僚們當選議員後立即被起用擔任重要職位,得以充分發揮才能。池田勇人首次當選議員就擔任了大藏相。

    

     昭和後期即上世紀70年代以後被稱為派系全盛期。派系一把手經由田中角榮列為條件的「幹事長·經濟閣僚→總裁」道路擔任總裁的情況增加。從田中到竹下登,除了鈴木善幸以外,其餘6每人平均屬於這種情況。

 


   

      當時眾議院選舉採用中選舉區制度,派系在同一個選區展開競爭。在資金上也為議員們提供支援的派系勢力十分強大,作為將一把手推舉為總裁的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平成時代以後,情況發生變化。竹下登內閣因政治失信集體辭職後,出現了既非派系一把手也沒有擔任過主要經濟閣僚的總裁。海部俊樹就只擁有擔任過文部相的閣僚經歷,自民黨的三個重要職位一個也不曾擔任過。

    

     除政治不受信任外,由於從1996年眾院選舉起引入小選區制,自民黨總裁出現了偏重於「選舉之臉」的一面。小泉純一郎只擔任過厚生相和郵政相,就當選了總裁。

 

      到了電視演講左右政治家人氣的時代,出現了官房長官取代經濟閣僚的路線。官房長官通過連日的新聞發佈會提高知名度,成為有力的總裁候選人。小淵惠三就是通過發佈「平成」年號而獲得了關注。

     

從左至右分別為石破茂、菅義偉、岸田文雄

 

     日本中央省廳的力量關係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省廳重組及國家公務員幹部人事一元化等一系列行政改革,許可權集中到首相官邸,官房長官的權力增大。

    

     在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財務省和經濟産業省的影響力相對下降。甚至出現了像安倍晉三及福田康夫等除官房長官外沒有擔任過其他主要內閣職務的總裁。

      

      目前這場令和初年的總裁選舉,前幹事長石破茂、官房長官菅義偉、政調會長岸田文雄都沒擔任過經濟閣僚。選舉中佔據優勢的菅義偉在歷任官房長官中任期最長,達到7年零8個月。可以説以官邸主導為背景的官房長官路線已經形成。

    

      日本自民黨總裁經歷的另一個變化就是世襲政治家增多。在1991年的宮澤喜一以後,森喜朗以外的所有總裁都擁有一個擔任過眾院議員的父親。而在昭和時代,只有首任首相鳩山一郎的父親做過眾院議員。

    

      背景是隨著只有一人能當選的小選區制的引進,擁有地盤的政治家優先參選。自民黨已有65年歷史,世襲議員越來越多。如果從年輕時候就進入政界,就能很快爬到重要崗位,也就容易走上總裁之路。

   

     另一方面,即使在民間擁有業績,如果當選次數少就難以獲得職位的機制也成為阻礙多種人才進入政界的因素。對於9月14日選出的新總裁而言,「總裁之路」和人才多樣化都是面向日本未來應該探討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坂正太郎、甲原潤之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