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本國寶這樣從中國「回家」
2020/11/23
與鑒真和尚有淵源的日本國寶「金龜舍利塔」回到了日本。這件國寶2019年底運到中國展出,但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滯留在當地。經過相關人員的努力,終於返回日本。此次運送工作顯示出兩國之間的紐帶,對今後也有啟示作用。
![]() |
從中國運回唐招提寺的「金龜舍利塔」(奈良市) |
2019年12月,日本唐招提寺(奈良市)的寶物等開始在中國規模數一數二的上海博物館進行展覽。在展覽會的開幕儀式上,唐招提寺的西山明彥長老等人與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進行了親切交流。
唐招提寺的創建者是鑒真和尚。這位唐代僧人于西元8世紀6次東渡來到日本。展覽會場以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為唐招提寺畫的隔扇畫為主,還展出了鑒真和尚帶到日本的裝有佛舍利(釋迦牟尼遺骨)的國寶「金龜舍利塔」等。
在日本升溫的佛教文化在中國也很受關注,多的時候一天有近1萬人前來參觀,但就在此時,新冠疫情襲來。
上海博物館1月下旬在展期還剩3周多的情況下閉館。進入3月後重新開放了20天左右,但總入場人數僅22萬人。
不僅如此,還存在一個難題。那就是在人員無法往來的情況下,如何將珍貴的文化遺産送回日本?時間在一天天過去。
未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産的東山魁夷隔扇畫通過上海和日本兩地連線,線上指導打包工作,已于5月安全運回日本。
但是關於國寶等則有很多規定。移動國寶時,要由日本的國家博物館專業研究員實際參與拆解和打包,並進行細緻檢查。
此外,唐招提寺預定於10月進行參拜佛舍利的法事「釋迦唸佛會」。這項法事已有800年的歷史,國寶「金龜舍利塔」是必須使用的佛具。西山長老也擔心「在自己這一代中斷了傳統」。
在充滿擔憂的唐招提寺和日方的推動下,上海博物館的楊館長協調上海市外事辦公室、海關及檢疫局等,啟動了利用連接大阪、神戶與上海的輪渡「新鑒真號」運回國寶的任務。
選擇海運運送國寶的情況非常罕見,但為展覽提供學術支援的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館長松本伸之表示「過去有過先例」。該博物館的研究員乘飛機到上海,經過2周的隔離後,開始進行搬運工作。
實際上,新鑒真號的船員們出於防疫原因,遵照相關部門的意向,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未曾下船。在往船上搬運時,為了避免與船員接觸,並防止從外部帶入病毒,都由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負責搬運。中國當地媒體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了報道。
「金龜舍利塔」于10月14日到達唐招提寺,18日拆包,趕上了10月21日開始的法事。唐招提寺表示「感謝上海的各位以巨大的利他之心對待」,並向上海博物館贈送了唐招提寺傳誦的珍貴經本。
中國非常關注日本的佛教藝術,據悉日本的著名寺院收到了很多城市和博物館的「想辦展覽會」的邀請。此次的情況或許能為危機管理提供參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毛糠秀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