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摩擦火種增多

2012/12/06


         中美間經濟摩擦的火種正在增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2月3日指控畢馬威華振(KPMG)等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的中國分公司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理由是四大會計事務所拒絕提供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材料。由於會計欺詐問題,美國對中國企業的不信任感增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通過嚴懲審計法人,對依賴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施壓。資本市場的「中美摩擦」越來越明顯。

       此次被指控的是普華永道中天會計事務所(PwC)、德勤華永會計事務所、安永華明會計事務所(E&Y)、畢馬威華振會計事務所(KPMG)以及歐洲會計集團立信大華會計事務所(BDO)。這些會計事務所均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分公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有9家中國企業涉嫌會計欺詐正在接受調查,但負責這9家公司審計工作的會計事務所拒絕提供相關審計文件。對各會計事務所進行調查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考慮實施具體的懲治措施。

近來中國企業與美國的摩擦
2011年
相繼發現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存在會計欺詐,SEC與各證券交易所對違法企業實施了取消證券註冊資格等處罰。
2012 年
     7月
世貿組織(WTO)接受日美歐的上訴,對中國稀土出口政策展開調查。
     9月
美國總統叫停三一集團的風力發電站建設項目。三一10月份宣佈起訴歐巴馬。
     10月
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要求將華為和中興從美國通信市場排除。
     11月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中國産光伏電池存在傾銷行為。
 
       美國證券交易法規定即使是國外的會計事務所,也有義務提交在美國上市外國企業的審計材料。不過,中國的相關法律則不允許審計機構對外出示所有審計材料。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明知中國會強烈反對依然實施嚴懲,主要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結構出現變化。與大量熱錢不斷湧入的2、3年前相比,中國企業在本國內的大規模上市浮現陰影。要想保持高增長率,中國企業勢必要長期在國際資本市場籌措資金。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中國很難嚴懲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很高聲譽的國際會計事務所,因此希望通過起訴四大會計事務所,敦促中國提高企業賬目透明性。

       重視保護投資者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有其必須這麼做的理由。因為接二連三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因涉嫌財務造假被摘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吊銷了40家違法企業的證券註冊資格,嚴懲中國企業的案例接連不斷。

       上述情況的導火線是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的中國木材企業嘉漢林業國際的財務造假事件。該公司2011年6月被查出資産作假後,股價大幅下跌。美國著名投資者約翰·保爾森因投資該公司而蒙受了重大損失,一時間鬧得沸沸颺颺。結果該公司於今年5月被摘牌。憑藉增長潛力獲得大量美國投資熱錢的中國企業也因此遭遇了信譽危機。

       在中美資本市場,投資銀行因不信任而遠離中國企業的動向也十分明顯。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獨立投資銀行Roth Capital Partners LLP最近大幅縮減了在中國的業務。由於預計中國企業很難像以前一樣繼續大舉到美國上市,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關注也越來越弱。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新股發行(IPO)勢頭開始減弱,在金融市場,中美關係正日益趨冷。

       此外,美國除了批評中國通過大幅壓低人民幣匯率來開展出口攻勢外,還越來越警惕通信等高科技和新能源領域的中國企業動態。

     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10月,以「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脅」為由,要求把中國企業華為技術從政府通信系統和企業交易中排除。原因是質疑曾為軍人的創始人與解放軍的關係。中興通訊也被排除在外。

       在中美均十分重視的新能源領域,美國政府裁定中國光伏電池存在傾銷行為,開始徵收反傾銷稅。三一集團的風力發電站建設項目也被美國政府以「位於海軍訓練基地限制區域內,威脅到美國安全保障」為由而叫停,對此三一進行了反擊,起訴了美國總統歐巴馬。


       美方多次批評中國企業經營不透明,中美摩擦日益加劇,一是認為由於中國企業無法違抗黨和政府的意思,二是由於中國企業技術實力不斷提高、業務快速擴大,與美國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中美經濟互補性非常強,誰也離不開誰,如果打貿易戰,是誰都輸不起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11月十八大期間的記者會上,對中美摩擦加劇表示擔憂。事實上,在歐洲經濟長期低迷的背景下,如果對需求堅挺、佔中國出口總額近20%的美國出口放緩,中國經濟將受創。

      11月歐巴馬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中國也確立了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層。對任何一方來説,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和提高産業競爭力都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今後一段時間,估計中美雙方將繼續在摩擦中揣摩各自的態度。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川上穰 紐約、桑原健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