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保健所對疫情預測偏低

2020/12/31


  在日本各地,新冠單日新增感染人數接連創下新高。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調查了厚生勞動省8月統計的保健所的「最大預估值」。結果發現,在累計感染人數最多的5個都道府縣,76%的保健所的預估值都偏低,現狀與當時的推測情況相差甚遠。秋季以後疫情在日本迅速蔓延,樂觀的預測導致確保病床和強化保健所體制的措施出現延誤。

      

  由於春季疫情擴大,日本厚生勞動省為各都道府縣提供了新增感染人數的預測模型,並於6月要求各保健所提交單日新增感染人數的最大預估值並制定嚴格的防疫措施。在處於「第2波」疫情高峰期的8月底之前進行了統計。

     

日本的保健所(資料圖)

   

  日本經濟新聞請求厚生勞動省公開資訊,並獲得了全日本469個保健所提交的資料。針對日本截至12月中旬每10萬人口中累計感染人數排名前五的都道府縣(東京、大阪、愛知、沖繩、北海道),分析了可單獨確認實際感染數據的88個保健所的預測值。其中67個保健所(佔比相當於76%)的最大預估值低於8月之前的疫情高峰期的實際感染數量。

    

  從東京來看,有19個保健所的預估值低於實際感染數量。新宿區有好幾天新增感染人數達到50~100人,而最大預估值卻只有12人。大阪的所有保健所以及北海道的9個保健所(共有17個保健所可掌握實際值)的預估值偏低。名古屋市的預估值也過低。

   

   

  預估值背離現實的背景原因在於日本厚生勞動省的預測模型。該模型根據基本傳染數(表示1名感染者的傳染人數)以及從新增感染人數超過標準到採取外出自肅令等措施之間的天數等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基於第1波疫情的實際值,預估值容易偏低,日本很多地方政府都填入了樂觀的數字。

     

  此外,責任劃分也不明確。各個都道府縣只是按照計算公式進行整體預估,再除以各保健所的人口比例。獨立擁有保健所的特別區和政令市也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日本厚生勞動省只是匯總預估結果,疫情蔓延後也沒有調整。

       


        

  問題在於,日本各個都道府縣制定的病床和住宿設施確保計劃依據的是最大預估值。這一數值也作為保健所配置人員的判斷依據。如果預估值不準確,疫情應對就會陷入被動。

   

  整個東京都預估每天約有500名新增感染者,跟8月之前的峰值基本相同。計劃確保4千張病床,並已按計劃準備完畢。但11月以後,接連出現新增感染超出預估值的情況,住院人數超過了2千人。東京都傳染病對策部表示「住院人數達到3千人就很困難了」。大阪府12月未能確保計劃中的病床數,愛知縣也處於危險境地。

     

   

  強化保健所的舉措也動作遲緩。大阪府8月時的最大預估值為每天159人,到11月在內部提高到了300~400人,但應對措施跟不上。枚方市保健所的白井千香所長表示「大阪府內有的職員因過度勞累而倒下」。關西大學的高鳥毛敏雄教授指出「依靠增加人員是有極限的。需要進行業務改革」。

    

  截至12月28日,在日本疫情最嚴重的5個都道府縣,感染人數超過預估值的保健所達到99%。此外,神奈川及京都等27個府縣的新增感染人數也超過了最大預估值。為了防備疫情進一步蔓延,日本需要根據更嚴格的預估來採取對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兼松雄一郎、橫田祐介、山崎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