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促生育出了這些招

2021/04/25


       由於出生人數隨著新冠疫情蔓延而急劇減少,一些國家和地區緊急出台鼓勵政策。義大利決定向育兒家庭提供新補貼。新加坡則對育有子女的家庭增加補貼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減少有可能會導致增長潛力下降,各國紛紛加緊制定對策。

 

       在歐洲國家中,出生人數下滑尤為明顯的是義大利。義大利決定自20217月起為每個孩子每月提供250歐元(約合人民幣1950元)的補貼,從懷孕7個月到孩子21歲,提供優厚補貼。2020年義大利的死亡人數達到約75萬人,是出生人數的近兩倍,202012月的出生人數也同比大幅減少21.6%。

 

       「今天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是一個能夠為公共利益團結起來的政治信號」,義大利公平機遇和家庭部長艾蓮娜·博內蒂330日在推特上自豪地表示。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義大利人口中,65歲以上群體所佔的比例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2位。如果疫情導致少子化進程加快,養老金等社會保障政策將不得不進一步作出調整。

 

 

       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開始為恢復出生人數作出努力。新加坡設有積攢育兒資金的專用帳戶制度,自2021年起,對二孩帳戶的補貼額最高達到9000新加坡元(約合43900元),是原來的1.5倍。新加坡採用生育孩子越多政府補助越高的機制,第五個孩子以後最高可補貼180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87800元)。其目的是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緩解對育兒造成障礙的金錢方面的不安。

 

       台灣此前就開始推進少子化對策,今後將充實育兒津貼等。到8月,將把為3歲以下嬰兒請保姆時的補貼由現在的每月6000台幣(約合人民幣1380元)提高到7000台幣(約合人民幣1610元)。從20228月起,將進一步增至8500台幣(約合人民幣1955元)。

 

       南韓也將從2022年開始實施生育時一次性補貼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620元)以及在孩子滿1歲前每月補貼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740元)的制度。台灣和南韓都出現了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的「人口自然減少」,疫情下出生人數的減少進一步凸顯出少子化對策的重要性。

 


 

       日本的情況如何呢?日本雖已預想到疫情下出生人數會大大減少,但促進人口恢復的措施較為遲緩。日本政府採取了擴充使用派遣型保姆服務的補助、對給孕婦提供帶薪假的企業予以補貼等措施,一直被指責「規模小」(日本經濟官廳官員)。

 

       另一方面,日本也有地方政府率先制定扶持政策。東京都制定了2022年度之前生育的家庭每個孩子可以領取價值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970元)的育兒用品和服務的扶持政策。

 

日本的新生兒(資料圖)

 

       在過去西班牙流感等傳染病流行時,發生過疫情過去後出現嬰兒潮的情況。此次的新冠疫情下,也有報導稱已控制住疫情的紐西蘭出現了嬰兒潮。不過,此次疫情發生在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早已開始少子化的背景下,並且很可能會長期存在。經濟前景難以預測,出生人數能否恢復也不確定。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田中理指出「從長期的人口動態來看,針對生産和育兒的扶持政策在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要」。在新冠疫情下,各國加快財政出動,而疫情結束後將面臨財政重建和用來克服少子化的社會保障費用兩個方面的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