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民黨總裁選看日本政治

2021/09/10


      圍繞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選舉,黨內各個派系的行動並不一致。能夠一致支援一位候選人的只有推舉岸田文雄的岸田派,其他派系並沒有僅限於推舉本派的國會議員。資金和職位不再由派系負責管理,而是交給了自民黨執行部,對於議員來説,忠於派系得到的好處減少。此次的總裁選舉暴露出派系的現狀,那就是在本應作為凝聚力的政策上存在缺失。

    

     日本自民黨過去派系的大原則是在總裁選舉中採取統一行動。派系擁有為國會議員提供3種資源的功能,包括(1)資金、(2)職位、(3)在選舉中提高認可度。

    

     政策方面,各派系的特點也十分鮮明。

     

      比如,前首相池田勇人的「收入倍增計劃」、前首相田中角榮的「日本列島改造論」以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等,派系領袖主要在經濟和外交上提出政策。自民黨各派系以實現這些政策為目標團結一心,並將其轉化為把派系首領推上總裁之位的原動力。

    

     現在,派系的政策色彩十分淡薄。

 

       二階派繼承了提出保守理論的中曾根派的衣缽,領導者是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幹事長二階俊博,還吸納了加入自民黨、出身於在野黨的議員,派系人數增加。麻生派在壯大派系的過程中,除了作為起源的宏池會(現為岸田派)的人之外,還吸納了出身於三木武夫領導的派系的人。

    

      如果政策和領導者個人之間的關聯減弱,派系就有可能成為單純的利益共同體。如果不能像過去那樣分配資金和職位等「利益」,自然就會失去統一性。

  

     

     即便如此,如果仍要從派系中尋找存在的意義,就需要名副其實地回到「政策集合體」這一原點。

     

     「過去池田內閣曾通過收入倍增計劃來刺激消費」,岸田文雄在9月8日的記者會上談到了創立宏池會的池田的招牌政策,稱自己的經濟政策是「令和版收入倍增」計劃。這就是試圖展現派系特色的嘗試。

     

     臨近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內縈繞著比起政策更重視輿論的氛圍。雖然規制改革相河野太郎在沒有發表總裁選舉公約之前,但由於人氣高,各派就出現了很明顯的支援,可以説這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出現這種變化的契機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改革。日本此前採用的是同一政黨在一個選區裏推舉多名候選人的中選舉區制度。由於不同派系的候選人在同一個選區展開競爭,派系之間的政策競爭也非常激烈。

   

     當眾議院改成每個選區只能有1人當選的小選區制時,自民黨領導層擁有了認可權,變成了各候選人在自民黨公約下與在野黨候選人展開競爭。

 

     日本每個國民負擔250日元、總額300億日元規模的政黨助成制度隨之開始,禁止了企業和團體向政黨以外捐款。擁有資金的也從派系變成了政黨。

 

   

     在1980年代派系鼎盛期,夏季以「冰代」名義、冬季以「餅代」名義發放的資金每次一般在200萬~400萬日元。

    

     從辭職後要進入政界的候選人的活動資金到生活費都由派系提供。候選人不能違背所屬派系領袖的方針。

    

     因此,當時的派系幹部必須具備資金實力,接連出現了利庫路特賄賂案及東京佐川急便案等政治和資金問題。

    

     現在,派系發給議員的活動資金一般在50萬~100萬日元。在派系的收入來源中,政治資金派對佔大半,而所屬議員都有銷售派對門票的指標。有人認為「派系在資金上幾乎不佔優勢」。

  


     

     不加入派系的議員在1989年只有3%。而從2009年自民黨成為在野黨後增至36%。雖然在2012年底自民黨奪回政權後,派系重新崛起,但無派系的比例現在仍居高不下。

   

     2019年參議院選舉前因違反《公職選舉法》被定罪、當選無效的前參議院議員河井案里的陣營收到了自民黨本部提供的選舉資金共計1億5000萬日元。其中,1億2000萬日元是政黨交付金。

    

     相當於主要派系年收入的6~7成給了一個選區。一橋大學的中北浩爾教授定義説「從代表自民黨本部的資金實力這個意義來看,這是既老又新的政治和資金案件」。

 

 

    

     從職位方面來看,派系的優勢也不斷減弱。以前一直貫徹派系均衡人事,而如今首相一人説了算。即使有時也傾聽派系的心聲,職務也是由首相一人拍板決定。

    

    1998年上台的小淵惠三事實上是最後一位靠派系的力量扭轉不受歡迎的局面而成為自民黨總裁的。此後經過近四分之一世紀,日本自民黨都沒有出現派系掌握主導權贏得總裁職位的例子。

    

    即使看似是得到了派系支援,其實只是派系推薦了輿論調查中具有人氣的候選人。總裁選舉的標準不是派系的意向,而是能否成為帶領自民黨贏得選舉的「選舉面孔」。

 

    就像這次,沒有發現一致公認的「勝出者」,派系自然不會團結一致。

   

     由於在野黨的支持率低,長期感受不到政權更疊的威脅,自民黨真誠面對政策制定的動機也很小。在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的背景下,此次自民黨總裁選舉能否成為重視政策的總裁選舉,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