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産品排放量應該算在中國頭上嗎?
2021/11/03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10月31日開幕。主席國英國似乎要在會上要求中國等國家取消煤炭火力發電,但已開發國家也並非無可挑剔的優等生。實際上,溫室氣體排放量「評分法」有對已開發國家有利的一面。如果改變評估標準,就會出現另一種局面。已經有研究人員將其視為與新興國家對立背後潛藏的問題加以關注。
「在已開發國家推進本國減排的背後,也有將排放量強加給新興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的一面」,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準教授金本圭一朗這樣指出。
據金本準教授等人估算,在2015年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5.8億噸來自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同樣,有5.3億噸來自向歐洲出口的商品,有2.4億噸來自向日本出口的商品。日本原本的排放量約為13億噸,如果算上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所産生的部分,排放量將會增加接近2成。這是絕對不容忽視的規模。
![]() |
從現實情況來看,各已開發國家並沒有將這些算作本國的排放量。原因根據規定,在商品生産階段産生的溫室氣體被視為生産國排放。這一規定遵循了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
出口相關佔中國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的標準有利於産業結構發生變化的已開發國家。英國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加快向金融業轉型。需要大量電力的製造業出現空洞化現象。電力來源中的煤炭火力發電比例目前為2%左右,最早將於2024年降至零。1990年到2019年期間,溫室氣體減少4成,該國提出了到2035年減少78%的高目標。
而中國正好相反。上世紀90年代以後,以廉價勞動力和低價燃煤電力為武器,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獲得迅速發展。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被認為來自於出口産品的生産。
國與國之間的不對稱關係容易被忽視。9月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英國首相強生對中國説,「應該分階段取消國內的煤炭火力發電。從英國的經驗來看,這顯然是可行的」。針對這種強硬的態度,也有冷靜的觀點認為,「這是放棄製造業才能做到的事情」(日本環境省的相關負責人)。
日本在與澳大利亞推進的氫氣海上運輸業務中,也將利用煤炭製備氫氣時産生的溫室氣體計在澳大利亞頭上。不管日本國內消費了多少氫氣,排放量都按零計算。
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
從全球來看,只是將製造産品的場所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並不能實現脫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截至10月25日的統計結果顯示,根據已批准《巴黎協定》的192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的削減目標計算,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將比2010年增長16%。《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21世紀的氣溫升幅控制在1.5度以內,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減排45%。認為不能停留在至今思維方式延長線上的方式和做法的觀點很強。
專家中有人提出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各國排放量。設想進一步明確實際消費産品受益一方的責任,促進與新興市場國家等的合作。在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有討論。
![]() |
英國史丹佛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們公佈了將排放量不僅與産品生産國和地區掛鉤,還跟消費國和地區掛鉤的數據。根據2018年推算,中國的排放量整體減少1成。而日本反而增加1~2成。就連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非常「富有野心」的英國都增加4成。這將動搖其作為引領脫碳社會領導者的地位。
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排放量並非無稽之談。現在在日本國內,不僅將發電排放量記在電力公司頭上,還並列公佈計入用電的産業及家庭等部門的數字。不僅能源生産方有減排責任,使用方也有減排責任。
根據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量來計算排放量現在僅限於專家間的討論和研究。尚未達到作為國際規則可以立即應用的階段。因為難以準確掌握跨國貨物流通和消費的複雜動向。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在以COP為首的國際貿易中也尚未採用。
即便如此,在通過貿易相連的世界上,各國和地區仍需要跨越不同立場進行合作。將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關係對立起來,不僅無法消除隔閡,也無法推進脫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