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氣污染困擾的不僅僅是中國
2013/02/14
![]() |
圖為伊斯坦堡的街道 |
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PM10為279微克,竟然達到WHO標準的14倍。原因在於冬季遊牧民集中到城市,居民人數成倍增加,居民在帳篷式的居住環境中會大量燃燒煤炭用來取暖。
![]() |
孟買的乘用車登記數量截至2012年3月為1940萬輛,在4年裏增加了5成,今年1月,氮氧化物(NOx)達到了標準水準的2倍以上。在德里首都圈,公交車等公共交通機關開始改用壓縮天然氣(CNG)作為燃料,同時建設城市鐵道,但政府的對策總是陷於被動。
在過去10年裏全年新車銷量增至3倍的印度尼西亞也感到了危機。據環保NGO(非政府組織)統計顯示,在首都雅加達的眾多地點,PM10的濃度達到60微克。在大馬路上,戴口罩的市民正在增加。雖然周邊人口超過2千萬人,但雅加達既沒有地鐵也沒有輕軌,因此交通堵塞正持續加劇。
在俄羅斯,據説莫斯科的近一半地區也需要應對大氣污染。而在巴西聖保羅,去年污染物質臭氧超標的天數也達到了98天。
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也日趨成為問題。有調查顯示,在聖保羅大氣污染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死者每年高達4千人。而在莫斯科,在主幹線道路周邊,兒童等患上肺病的情況等正在增加。
對於很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環境治理對策,新興經濟體態度消極。在談到大氣污染與呼吸道疾病的因果關係時,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長阿扎德表示「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但印尼的非政府組織認為「不能否認二者存在關係」也是事實。各國當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開始摸索大氣污染的改善對策。
在菲律賓馬尼拉,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計劃出資5億美元來推動可載5~10人的電動三輪車普及,爭取2017年前增至10萬輛。印尼的政府系研究機構也正在開發電氣公交車,爭取2014年實現量産,同時還呼籲外資企業加盟。
此外,老舊車輛的檢測也成為當務之急。全球第4大摩托車保有國越南考慮出台法規,強制長期使用後的摩托車接受廢氣檢查。聖保羅規定乘用車必須定期進行廢氣檢查。莫斯科將考慮限制乘用車進入市中心。俄羅斯政府計劃2012~2020年在環保領域投入約2700億盧布(約人民幣549億元),將存在大氣污染的城市數量比現在減少60%,減至50個。
(渡邊禎央 雅加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