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50年的沖繩,經濟仍難自立
2022/05/16
日本沖繩縣5月15日決定了到2031年度的10年振興計劃,並已向日本政府提交。在沖繩回歸日本的50年裏,基礎設施方面與日本本土的差距縮小,但創收能力卻僅處於日本全國最低水準。執行新計劃的未來10年能否建立起著眼於長遠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受到考驗。
15日當天,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在宜野灣市內提出了振興計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將把沖繩振興政策作為國家戰略之一,綜合地積極地推進」。
![]() |
出席沖繩回歸50年紀念儀式的日本首相岸田和沖繩縣知事玉城(5月15日,沖繩縣宜野灣市) |
振興計劃是沖繩縣根據日本政府的基本方針決定的。從2022年度開始的第6個振興計劃提出了推進SDGs(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並提出了促進引進可再生能源及考慮建設鐵路等339項政策。
2018年度沖繩縣每人平均收入23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53萬元),日本全國最低,新振興計劃預計將使每人平均收入增長2成至29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28萬元)。沖繩回歸日本後的最初20年,實現了4.6倍的高增長,但接下來的近30年僅增長了17%。
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沖繩獨特的産業構造。運輸成本高等成為瓶頸,招商進展不順利,製造業在縣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僅為日本全國的5分之1。
![]() |
旅遊業已發展為沖繩的主要産業,2019年旅遊人數有1000萬人,達到峰值。由於新冠疫情,2021年驟減至301萬人。
沖繩經濟不得不再出發。為了強化沖繩經濟支柱,需要放寬規定,充分利用在4~5小時飛行圈內擁有超過20億人的亞洲市場這一地利,促進民間投資。
擔任沖繩振興審議會會長的東大名譽教授伊藤元重指出,「與其像過去那樣把沖繩建設得‘跟日本本土一樣’,不如轉向扶持充分利用沖繩優勢的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也要吸取過去的振興政策沒有取得成果的現實教訓。
其中一個例子是從2002年度開始的第4個振興計劃的核心是設在名護市的金融特區。根據擔憂洗錢等日本政府內的慎重觀點,嚴格的設置條件成為障礙。直至2014年該制度取消,12年裏進駐企業只有1家。要成為香港、新加坡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嘗試沒有取得充分的效果。
沖繩縣提出主體構想之後,需要日本政府大膽設計把沖繩發展納入日本發展的制度。以駐日美軍基地問題為背景,曾經相互依賴的日本政府與沖繩縣的振興政策迎來了進行根本調整的時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