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預計2023年超中國躍居世界第一

2022/07/12


      聯合國7月11日發佈人口預測稱,到2023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2022年均已擁有14億以上人口,印度超過中國是自1950年調查啟動以來首次。聯合國還預測稱世界人口到11月中旬將突破80億。

    

 

      聯合國配合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發佈了相關報告。世界人口2011年突破70億人,現在達到79億4200萬人。聯合國的最新推算顯示,世界人口到2030年達到85億人,2050年將增至97億人,2080年代將以104億人達到頂峰。

 

      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6億6800萬人,大幅超過中國的13億1700萬人。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為14億1200萬人,逼近中國的14億2600萬人。印度人口增長的背後,除了出生率高之外,還包括衛生環境改善等帶來嬰幼兒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等原因。

 

聯合國7月11日發佈推算稱,印度人口到2023年將超過中國(REUTERS)

  

      另一方面,中國明顯受到1970年代末期制定的計劃生育政策等的影響。雖然2021年提出允許生第三胎的方針,限制不斷放寬,但教育費負擔沉重也成為瓶頸,出生數連續5年減少,2021年創出1949年建國以來最少。

 

      人口的增減將影響支撐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勞動力的確保,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衡量國力的指標之一。人口規模的擴大還有助於提升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SA)人口司司長約翰·威爾莫斯(John Wilmoth)指出「如果印度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認為應讓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主張有可能加強」。

 

      觀察2022年各地區人口,東亞和東南亞為23億人,數量最多,佔世界人口的29%。中亞和南亞的21億人(26%)次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國截至2100年將維持人口增加,將佔到截至2050年的全球人口增量的一半以上。歐洲和北美等非洲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將在本世紀末迎來頂峰。

 


      到2050年的人口增加的一半以上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美國等8個國家。相對於出生率高的非洲各國和印度等國,美國則通過基於接納移民的機械增長來彌補少子老齡化導致的自然減少。

 

      從世界整體來看,以美歐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為中心,出生率下降顯著。2021年顯示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的總和生育率降至2.3人。7月11日的聯合國報告中預測稱「到2050年降至2.1人」。

 

      2020年以出生率下降為背景,全年人口增加率自1950年以來首次低於1%。由於雙職工家庭增加等社會變化,各國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將通過擴大移民接納和利用機器人等加快提高生産效率。

 

      另一方面,46個最不已開發國家(LDC)的人口在2022年~2050年之間將從11億1000萬人增至19億1000萬人。2021年的世界平均壽命為71歲,相比2019年的72.8歲下降。聯合國將新冠疫情蔓延列為原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慶祝我們的多樣性、驚嘆人類健康狀況進步、同時提醒我們關愛地球的共同責任的機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白岩Hiona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