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重心向非洲轉移
2022/07/13
世界人口版圖將在今後100年裏明顯改變。聯合國7月11日發佈的世界人口預測顯示,經濟不斷發展的中國等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人口將在2030年代中期轉為減少。今後崛起的是非洲,到2050年將達到世界人口的3成。如果能將豐富的年輕人口轉變為勞動力,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實現存在課題。
在目前的2022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區是擁有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的東亞和東南亞,有佔到世界29%的23億人在此生活。其次是印度等中亞和南亞為21億人(26%)。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分別為14億人,明顯超過居第3位的美國(3億人)。
![]() |
中國2022年轉為人口減少,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也將放緩。崛起的是非洲地區。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與歐洲和北美達到相同的人口規模,人口增長率也高達2.5%。自2022年至2050年,該地區的人口將幾乎倍增,2040年代後半段將超過20億人。
聯合國推算稱,2022年至2050年的世界人口增量的一半以上集中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等8個國家。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坦尚尼亞自2022年至2050年有望實現年均2~3%左右的人口增長。
![]() |
世界整體的人口增長正在放緩。世界整體的總和生育率在1960年代提高至5.3,人口爆炸曾令人擔憂,但由於衛生環境、醫療完善和家庭計劃的普及等推動,出生率持續下降,目前已降至2.3。雖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然超過4,但在北非和西亞為2.8,中亞和南亞為2.3,正在接近人口長期不再增長的2.1這一生育更替水準(replacement level)。
即使出生率下降,由於老齡化需要較長時間,勞動年齡人口占整體的比例也將提高。這是所謂的「人口紅利」局面。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國家、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一部分,人口構成將給經濟增長帶來東風。
人口紅利推動了日本的高速增長和東亞的迅速發展。聯合國的報告強調:「為了最大限度發揮良好的年齡分佈的優勢,各國應確保所有年齡段的人都能獲得醫療保健和優質教育,同時創造高品質的就業機會,投資於人力資源的發展」。
不過,非洲能否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仍是未知數。馬里只有8分之1的人口能接受相當於高中的教育,而尼日只有2.5%。肯亞有42%人口從高中畢業,在該地區之中,在經濟發展方面深受期待,但基礎設施和教師短缺長期持續。消除貧困也是課題。
在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腐敗感知指數」調查中,到2050年擁有世界第4大人口規模的尼日利亞排在180個國家中的第154位,而人口規模將躍居世界第8位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則排在第169位。要吸引海內外投資,實現發展,阻礙依然很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