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上台一年,今後3個月是政權關鍵
2022/10/04
日本岸田文雄政權到10月4日迎來上台1年。由於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盟(原統一教會)、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和物價走高問題影響,內閣支持率下降,無需考慮國政選舉的「黃金三年」執政期籠罩陰影。從能源和防衛力強化、應對物價走高等的政策來看,截至2022年底的3個月成為關鍵。
「我發誓認真、謙虛且細心地面對嚴厲的聲音」,岸田在3日的施政方針演講中,作為開頭致辭之後的主題強調了「政治態度」。暗示出對輿論支援減少的現狀的危機感。
![]() |
岸田3日在眾議院大會演講 |
2023年度預算案將在今年年內匯總。到明年初,將在國會忙於連日的預算審議,難以敲定新政策。不管是要決定短期措施還是長期戰略,12月都將成為事實上的最後期限。
在岸田就任之後的2021年10月,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輿論調查顯示內閣支持率高達59%。即使2022年初因日本「第6波」新冠疫情而下降,仍維持在55%以上,5月提高至66%。
隨著與原統一教會的關係相繼曝光,執政黨自民黨發佈的與宗教團體的接觸情況調查被認為不夠充分,風向完全改變。9月的內閣支持率暴跌至43%,回答稱「不支援」的比例在岸田政權下首次超過「支援」。
雖然支持率沒有跌至前首相菅義偉和安倍宣佈卸任之前的30%左右,但看不到出色的刺激措施,政權運作將日趨困難。
在贏得7月的參議院選舉之後,岸田政權內部出現的期待是,只要不解散眾議院,今後即可在沒有大型國政選舉的「黃金三年」裏靜下心來推進相關政策。但這樣的環境因一系列的問題而消失。
在3日召集的臨時國會上,在野黨追問政府和自民黨有關原統一教會問題的應對措施。還要求出席教會會議等問題浮出水面的經濟財政兼再生大臣山際大志郎辭職。自民黨內部也有意見認為應努力儘早為相關問題畫上句號,但仍然在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迎來臨時國會。
關於與原統一教會的接觸,在調查後新情況不斷曝光。存在如果進行人事變動則會波及其他閣僚、形成「連鎖辭職」的隱憂。如果岸田和山際在國會論戰中重覆進行模糊的説明,輿論的看法有可能更加苛刻。
以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為契機的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今後或將持續。日元貶值似乎也難以踩下煞車。如果加薪跟不上物價上漲的狀態持續下去,對政權的不滿也會加強。
此外,黨內局勢也將産生影響。最大派系安倍派是與麻生派和茂木派一起支援岸田政權的主流派。過去在積極財政、外交和安保方面出現強硬言論之後,岸田會與安倍磋商,摸索妥協點。隨著安倍去世,岸田需要建立黨內協調的新機制。
在支持率顯著下降以後,岸田已開始採取鞏固政權的政策。此前支持率堅挺,除了「權錢交易」等醜聞少之外,另一個背景原因是擱置會引起輿論分裂的政治判斷。
如今政權運作變得不穩定,時間不再像過去那樣充裕。要具體推進政策,如果不能在年底之前提出,就可能會來不及。
在8月24日的綠色轉型實行會議上,岸田下令討論建設新一代核電站,轉向了核電站的新增建和改建。
在9月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演講中,岸田宣佈重新開放外國人自由行,放寬免簽等口岸管理。目的是追求疫情前達到近5萬億日元的訪日外國遊客消費的經濟效益。
年底之前面臨旨在強化防衛力的預算和確保財源的討論,需要針對保有「反擊能力」的利弊等作出判斷。還需要為了應對電力供求緊張而確定包括核電利用利弊在內的能源政策的方向性。
由於原統一教會等的問題導致民眾對政權的信賴動搖,即使作出説明,也日趨難以獲得輿論的支援。岸田在逆風之中迎來了第2年任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