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專訪:不會在亞洲依賴特定國家
2023/03/20
德國總理蕭茲3月18日訪問日本,進行了兩國的首相和外務、財務、防衛的6內閣成員參加的第一次政府協商會議。蕭茲在訪問日本之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獨家採訪,談及了德國的亞洲政策、俄烏局勢等。具體的採訪內容如下:
【亞洲政策】
記者:日德將於3月18日舉行首次政府間磋商。為何選擇這個時候進行磋商?
蕭茲:日德是合作夥伴,也是友好國家。兩國通過民主主義、法治、尊重人權的信念連接在一起。政府間磋商是在所有領域深化合作的機會。非常期待與岸田文雄首相交換意見。
![]() |
德國總理蕭茲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 |
記者:德國的亞洲外交政策長期輕視日本,偏重中國。此次與日本加強接觸是否意味著政策發生轉變?
蕭茲:去年4月,我大膽選擇日本作為出訪亞洲的第一目的地,將已經非常緊密的兩國關係提升到了新臺階。我認為未來的世界秩序將走向多極化。除中美之外,南韓、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非洲、南美、歐盟(EU)也將變得很重要。應該為這樣的局面做好準備。
和日本一樣,我並不贊同去全球化和脫鉤(Decoupling)。即便如此,仍應該根據地緣政治的變化推進多樣化,以降低風險。具體來説,就是避免單方面依賴特定國家,開拓新的銷售市場,構建廣泛的供應鏈。
記者:在您訪日之前,日韓舉行首腦會談。您如何看待日韓加強接觸?
蕭茲:兩個國家都是強大的民主主義國家。如果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會是好消息。
記者:現在德國正在制定新的中國戰略。目的是什麼?
蕭茲:目前正在準備首次提出(作為安保政策指南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接下來將討論對中政策。中國是擁有經濟實力的重要國家,是合作夥伴、競爭對手,也是體系上的對手。我們不會與中國脫鉤,還會繼續進行合作。但同時也會擴大與其他亞洲國家的交流。
記者:您多次為德國經濟嚴重依賴中國敲響警鐘。但如何降低依賴程度呢?對於在中國投資了鉅額資金的德國企業來説,可能非常困難。
蕭茲:德國有句諺語叫做「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1個籃子裏」,將盡力做到這一點。在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的同時,加深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供應鏈和銷售市場上不依賴特定國家。這一點尤其適用於地下資源的採購,這是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吸取的教訓。
企業在做出決策時,除了經濟方面的效率之外,會更注重地緣政治方面的彈力(Resilience)。如果從各個國家採購,而不是只選擇最便宜的供應源,那麼成本可能會逐漸上升。但這樣做才能保證自己的獨立性。
記者:您認為中國軍事實力的崛起以及臺海局勢有多嚴重?
蕭茲: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備擴張有目共睹。因此,以規則和法律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更加重要。
去年11月,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討論了俄烏戰爭,公開發表了不能使用核武器的共同觀點。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對幾週後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上達成(不允許使用核武器的)協議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台灣問題上,雖然德國和日美等國家一樣採取「一個中國」政策,但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這一點很明確。
記者:您去年訪華在歐洲受到了強烈批評。是不是釋放出了錯誤的信號?
蕭茲:我不這麼認為。後來,我的訪華之行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正因為是這樣的局面,對話才更加重要。
【俄烏局勢】
記者:去年您表示俄烏衝突是「時代的轉捩點」。維持歐洲安全保障的決心有多大?德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和平主義國家。德國的戰後時期已經結束了嗎?
蕭茲: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成了時代的轉捩點。普丁總統廢棄了不能使用武力改變國界這一過去就有的合意,不能視而不見。
德國佔據著(歐洲中心的)重要地理位置,人口多,經濟實力雄厚,需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在戰爭開始後立即決定設立1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用來充實國防軍隊,而且每年將經濟規模的2%用於國防經費。
記者:德國長期以來對俄實施的融合政策,繼承了西德總理勃蘭特的東方政策。這是您出身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政策。這不是錯誤的決策嗎?
蕭茲:不管怎樣,20世紀70年代的勃蘭特和(他的接班人)西德總理施密特的用來緩和緊張關係的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世界變得更加和平,為冷戰結束後(東歐等)很多歐洲國家實現民主化、恢復自由奠定了基礎。
(東西兩大陣營)在1975年的赫爾辛基宣言中提出了尊重國界的主張,確認了不應通過武力改變國界的原則。普丁動搖了這一原則。這種行為不能默許。由於俄羅斯選擇了帝國主義道路,歐洲的安全保障結構可能會在幾年時間裏發生變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德國都應該對此進行對抗,目前正在採取相關對策。
記者:您經常跟普丁舉行會談。在開戰以來這1年時間內,他的論調有什麼變化嗎?
蕭茲:普丁的論調跟我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前在莫斯科跟他長時間交流時基本沒有變化。愚蠢的目標和對外説的一樣。他想建立囊括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全新的大俄羅斯。他刻意無視烏克蘭是獨立國家、不想被俄羅斯支配這一事實。
記者:德國雖承諾援助烏克蘭,但也凸顯援助疲態。有一部分德國民眾提出不是提供武器,而時謀求外交解決烏克蘭問題。德國打算繼續支援烏克蘭嗎?
蕭茲:德國社會援助烏克蘭的呼聲仍然很高。有100多萬難民來到德國。德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烏克蘭援助國,目前已援助140億歐元。為了烏克蘭防衛,還跟其他同盟國一起輸送了非常有效的武器。
我們一直避免錯誤,一直在慎重地判斷。今後也將堅持這一路線。確實有人認為不應該輸送武器。很多人評價我作為總理做出的判斷達到了平衡。
記者:德國給烏克蘭提供主力戰車。會提供戰鬥機嗎?
蕭茲:跟美國拜登總統一樣,我覺得這種討論毫無意義。我們剛剛提供了主力戰車、步兵戰鬥車、防空系統、多管火箭系統及重炮等,需要維護、檢查、修理以及提供部件和彈藥,這些優先。
記者:如何才能結束戰爭?
蕭茲:普丁有立即結束戰爭的能力。停止戰鬥,撤軍就可以結束戰爭。這樣的話,就像烏克蘭以前一直説的,具備了討論公正的和平方案的環境。
俄羅斯並不這樣打算。烏克蘭在被打擊的狀態下很難進行談判。不能有俄羅斯主導的獨善其身的和平談判。
記者:俄軍可能很難完全撤退。東西分割烏克蘭會成為解決方案嗎?您作為曾經的分裂國家德國的總理,能夠想像嗎?
蕭茲:我不能代替烏克蘭做決定。德國不應該插嘴。
記者:您覺得戰爭明年還會繼續嗎?
蕭茲: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目前好像還不會實現和平。因此,儘量長時間援助烏克蘭很重要。
記者:俄羅斯撕毀了《布達佩斯備忘錄》。有可能建立保證烏克蘭安全的新框架嗎?德國與烏克蘭或歐洲各國與烏克蘭的軍事同盟會成為考慮對象嗎?
蕭茲:圍繞烏克蘭安全保障的討論將在戰爭結束、公正的和平談判開始以後才會開始。現階段對任何的臆測都無法評論。
【能源政策等】
記者:您表示要擺脫俄羅斯天然氣。這是決定未來永遠不用俄羅斯産天然氣了嗎?
蕭茲:德國創紀錄地早早擺脫了俄羅斯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相反,增加了從挪威進口能源及從西歐港口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北德沿岸在短期內建成了LNG設施。很多專家曾預測隨著能源短缺,德國經濟會陷入巨大困境,我們防止了這一點。
記者:脫離核電站是已經決定了嗎?請您用「是」或者「不是」來進行回答。
蕭茲:最後的3個核電機組將於4月初停止運作。
記者:您百分之百確定嗎?
蕭茲:是的。
記者:在能源危機下為何如此決定呢?應該可以延長運作時間的。
蕭茲:由於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及放射性廢棄物難以處理,我們很早以前就已通過法律決定擺脫核電站。現在的核電站再運作幾週,就會用盡核燃料。新燃料沒有下訂單,因此沒有延長的選項。
記者:同時推進擺脫核電站和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可行性嗎?會不會傷害德國的産業界?
蕭茲:德國到2045年將實現碳中和。需要轉變産業結構,電力消費將大大增加。電力將通過可再生能源製造。還有使用風力、太陽能、生物質、氫氣的最新型高效發電站。
記者:德國的通貨膨脹率已達到約9%。您如何評價歐洲中央銀行(ECB)的金融政策?
蕭茲:關於金融政策和加息,ECB會做出獨立的判斷。這是通貨膨脹下的正確步驟。雖然現在通貨膨脹水準還過高,但我相信通貨膨脹會再次回落。
記者:我們是回到了史達林時代的冷戰時期嗎?
蕭茲:歷史不會重演,因此不能這樣比較。30年後的世界將走向多極化,如果發展得好,會比現在更和平。要想實現這一點,七國集團(G7)不能只考慮自己,要有意識地擴大視野,與亞洲、非洲及南美國家建立平等公正的關係。我想岸田文雄首相也會這樣想。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赤川省吾、南毅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