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增加擴大會議的比重
2023/05/19
七國集團(G7)在5月19日~21日的廣島首腦峰會上,邀請非G7成員的印度等國家召開3次擴大會議。在德國舉行的2022年G7峰會和在日本舉行的2016年G7峰會舉行了2次擴大會議。
主席國日本在此次的廣島峰會上從G7框架以外邀請了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韓、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非洲島國葛摩、巴西及越南8個國家。
印度自稱是以南半球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盟主,印度尼西亞是東盟(ASEAN)主席國,葛摩是非洲聯盟的主席國,庫克群島是太平洋島國論壇的主席國。
目的被認為是希望通過這些國家,向各地區宣傳G7要實現的國際秩序,促進這些國家和中國、俄羅斯保持距離。
8個國家從第二天下午開始參加峰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會場酒店迎接G7首腦後,將參加有關「食品·保健·研發·性別」和「氣候·能源·環境」的兩場討論。商討的內容為應對俄烏局勢下食品和能源供應短缺的支援政策。
此次邀請這些國家參會,是為了表示出G7不是單方面做決定,而是在傾聽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之後提供所需支援的姿態。G7強調是為了維持和強化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而合作。
5月21日上午,岸田文雄將帶領受邀國首腦參觀和平紀念公園,訪問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日程目前正在溝通。在第3次擴大會議上將討論「法治」的重要性。
廣島峰會包括5月18日晚上追加公佈的討論主題在內,共有10場討論。其中3成有受邀國參加。據日本外務省介紹,在2010年以後的14次峰會中,將受邀國包含在內的會議大多為2次。

此次是繼2021年英國康沃爾峰會之後第二次設計3次擴大會議。當時在新冠疫情下,需要全球規模的防疫政策。與澳大利亞及印度等4個受邀國就防疫對策等交換了意見。
1970年代作為已開發國家集團成立的G7在世界人口規模和國內生産總值(GDP)中的佔比變小,維持國際秩序的能力下降。
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二十國集團(G20)框架也未能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後發揮作用。現有的國際秩序發生了巨大動搖。
「全球南方」諸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情況等各不相同,很多國家都傾向於採取不偏袒G7和中俄任何一方的外交方針。
印度和越南在2022年3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對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投了棄權票。2023年1月,巴西的左翼政府上台,與中俄加深了關係。中俄在經濟和軍事方面與各太平洋島國和非洲拉近了距離。
此次峰會的主席國日本呼籲,政治立場不同的國家也應該遵守禁止使用武力的聯合國憲章等基于「法治」的規則,強調「不允許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嘗試通過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
作為受邀國之一的印度是2023年G20的輪值主席國。印度將主導將於9月舉行的首腦會議,中俄也將參加。
印度雖然不能與歷史上軍事聯繫密切的俄羅斯斷絕關係,但G7方面希望能達成重視「法治」的共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