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穀物歉收動搖國際政治?
2013/05/08
![]() |
播種推遲
據美國的研究表明,玉米播種在過了5月中旬之後,每推遲1天收穫量將減産1%。這是因為玉米會在尚未充分生長之前遭遇盛夏的酷暑。
中國在生活水準提高導致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異常天氣頻發,結果中國的穀物進口量急劇增長。此前,佔全球進口量6成的大豆非常突出,而在2011~2012年,白米同比增長4.5倍,玉米增長5倍,而小麥則增長3倍。
中國玉米進口量雖然僅佔全球貿易量的5%,但在2009年之前曾是玉米凈出口國的中國已經轉為凈進口國,這將改寫了世界玉米貿易版圖。美國穀物理事會(USGC)指出,到2014年中國有可能超過世界最大進口國日本,躍居全球首位。
玉米最大供給國美國希望增加對中國出口,以增加美國農民收入,但擔心此舉將影響中東政治。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埃及、馬里和尼日利亞令人擔心」。
小麥進口國多
與玉米相比更會影響國際政治的是小麥。中國在小麥生産和消費方面均居世界首位。雖然今年取得豐收,但由於生産地少雨,秋季播種面臨困難。如果明年歉收,中國將不得不依賴進口,這可能導致小麥價格出現暴漲。
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是世界最大小麥進口國埃及。從每人平均小麥進口量來看,中東國家佔據前9位。其中7個國家在2011年發生了流血衝突。
「這個麵包可能變質了」,在開羅的繁華大街上,這樣的抱怨正在增加。埃及自2011年獨裁政權崩潰以來,由於治安惡化等原因,作為外匯主要來源的外國旅遊者和海外直接投資出現銳減。目前的外匯儲備僅為134億美元,相比獨裁政權崩潰前減少了6成。
同時小麥儲備量也在減少,這對作為埃及人主食的麵包的生産産生了影響。不但使用劣質小麥的生産者正在增加,而且價格也呈現上漲態勢,民眾的不滿正日趨高漲。4月下旬,埃及總統穆爾西訪問俄羅斯,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丁提供小麥援助,但似乎未能得到明確答覆。
牛津大學地理學家特洛伊·斯坦伯格(Troy Sternberg)在最近發佈的論文中得出結論稱,2011年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的誘發因素之一就是此前曾襲擊中國的百年一遇的乾旱。
小麥國際價格曾在2011年2月暴漲至在那半年前的2倍以上。深陷饑餓狀態的中東年輕人相繼推翻了獨裁政權。對於埃及總統穆爾西來説,中國的穀物似乎收成情況將成為重要問題。
(森安健 大連、押野真也 開羅)
相關報道:中國白米進口量激增至4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