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中國煩惱
2013/09/18
![]() |
8月在雪梨回答質疑的澳大利亞阿博特和陸克文 |
在大選前的工黨黨魁選舉中不敵陸克文而不得不讓出總理寶座的吉拉德曾開始實施人民幣與澳大利亞元的直接交易等,努力向中國靠攏。而率領反對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的自由黨黨魁阿博特也提出了「重視商業」、「推動對華貿易」,但立場並不堅定。因為作為聯合執政的盟友,受農民支援的國家黨對接受來自中國的投資持慎重態度。
具體表現就是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認定標準。「需要仔細調查投資的目的是什麼」(FIRB官員),出於這一立場,對於來自國有企業居多的中國的投資,即使數額不大往往也要進行審查。新政府估計還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控制。
根據澳大利亞羅伊研究所6月份發佈的調查報告,對於「哪個國家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最重要」這一問題,回答中國的位居第一,佔到76%。但代表好感度的「體感溫度」為54度,比去年下降了5度。出於這樣的國民感情而加強限制,也讓産業界感到焦慮不安。
考慮到「在當今經濟減速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吸引外資」,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擔心如果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加以限制的話,有可能導致農業以外的投資也會停滯,還容易失去其他國家企業的信任。
對中國是進一步靠攏還是逐漸疏遠。約40%出口依賴中國的澳大利亞正面臨著煩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