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
2013/10/15
![]() |
新加坡開始討論延長老年人再雇用年齡上限(市中心的食堂) |
出台退休年齡制度的最大目的是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馬來西亞的人口不到3000萬,卻吸納了200多萬外國勞動者。另一方面,目前超過55歲的勞動人口占比大幅下滑。
另一個目的是為了彌補尚未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該國勞動者可以從55歲開始領取僱員公積金(EPF,相當於退休後的養老金)。然而,有7成多勞動者截止54歲時的公積金餘額不足5萬林吉特(約合人民幣9.34萬元)。該國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2歲,女性為77歲。退休後經濟拮据的老年人大多靠子女贍養,對未來的擔憂影響到消費擴大。
南韓國會10月4日通過了將法定退休年齡定為60歲的法律修訂案。規定員工超過300人的企業從2016年、員工在300人以下的企業從2017年開始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0歲。之前超過300人的企業的平均退休年齡為57歲。今後因年齡原因遭到解雇的60歲以下的員工可以要求企業恢復原職。
![]() |
新加坡去年推出了對達到退休年齡(62歲)的員工以65歲為上限實施再雇用的制度。對於滿足身體健康等條件的勞動者,企業將提供再雇用機會。雖然該制度實施的時間不長,不過現在已經開始討論將再雇用年齡上限提高至67歲。
由於新加坡國民強烈反對增加外國勞動者,政府收緊了勞務簽證的發放條件,因此,計劃通過雇用老年人來彌補勞動力不足。
對於提高老年人的雇用年齡上限,部分企業以成本增加和影響年輕人雇用為由表示反對。馬來西亞的製造業團體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指出「這將導致企業難以解雇勞動效率低的勞動者」。
日本也於今年4月推出了要求企業延長雇用老年人的制度。在亞洲,探討對老年人實施再雇用的國家大多個人收入相對較高。而勞動成本膨脹也有可能導致國內産業的空洞化,估計各國關於老年人雇用的討論還將進一步擴大。
(吉田涉 吉隆坡、小倉健太郎 首爾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