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股東分紅10年增至2倍
2019/03/25
全球的企業正在增加股東分紅。用於分紅和回購自身股票的合計金額2018年度預計達到創歷史新高的2.3786萬億美元,比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度翻一番。這一金額增加至匹敵全球設備投資額的規模,體現出企業資金分配方式的長期性變化。目前的金融環境寬鬆,市場上有大量資金流動,同時企業又通過分紅把資金推向資本市場,這將進一步加強資金過剩感。
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統計了可進行持續比較的全球100個國家、約1.5萬家企業的數據。目前全球經濟存在減速跡象,但日美歐企業的業績處於歷史最高水準。企業把賺到的錢積極用於回報股東,2018年度的分紅或將達到同比增長近2成的高增速。
![]() |
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合計約為80萬億美元(2017年度)。股東分紅額相當於其中的近3%,與10年前的近2%相比有所上升。
作為企業此前主要資金去向的設備投資則增長乏力。2017年度的設備投資額僅為2.2554萬億美元,比最近頂峰(2014年度)減少6%。一方面,企業的研發費用則出現增加,全球2017年度的合計研發費達到0.67萬億美元,創出新高。
研發費和設備投資的合計額依然比股東報酬額高出2成,但10年前達到一倍以上的差距從長期來看呈現縮小態勢。
根源在於,産業龍頭髮生了更替,從原來的産品製造行業轉向數位技術行業。
過去,最掙錢的企業大多是需要鉅額設備投資的鋼鐵等原材料、汽車和電子等加工與組裝行業,但最近席捲全球的是「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所代表的IT企業群。這些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大多不需要大規模的生産設備。
這些企業把沒必要投向設備的多餘資金以高股價為武器用於併購(M&A),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上的資金過剩感。
股東分紅的增加還顯示出企業沒有其他有潛力的投資對象的一面。
美國蘋果2018年度取得595億美元凈利潤,但進行了超過凈利潤的727億美元的股票回購。此外,在2018年度擴大回購自身股票的企業排行榜前列,有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銀行無法承擔向成長型企業供應資金的作用。
![]() |
資料圖 |
在企業內部,即使增加分紅也無法用掉的資金正在增加。2017年度,全球企業的合計手頭現金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
如果企業手頭堆積現金,投資者從資金效率的觀點出發將進一步要求企業加強分紅。股市本應起到向增長領域投入資金的作用,但如果投資者過度重視股東分紅「會導致資金集中於特定企業,出現財富失衡」(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高田創)。
通過市場導致的貧富差距過大也難以無視。在美國,要求限制部分過熱的股票回購的討論正浮出水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