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將成日本股市最大股東?
2019/04/18
在日本的股票市場上,日本銀行(央行)的存在感進一步增強。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推算,日本銀行最早將在2020年底超過公共養老金,成為日本最大的股東。此前一直在機構投資者和外國人的主導下發展的日本資本市場正在進入由央行主導的新階段。
日本銀行一年購買約6萬億日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日本銀行的股票持有餘額(按市值計算)截至3月底為28萬億日元以上,相當於東證主板股票總市值的4.7%。假設日本銀行繼續按這一規模購買,到2020年11月底持有餘額將增至約40萬億日元。這一金額將超過日本股市的最大股東、當前的持有比例超過6%的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
![]() |
從個別企業來看,日本銀行的存在感將進一步增強。基於日本銀行公佈的買入標準等推算實際持有額發現,日本銀行似乎已經成為日東電工、發那科和歐姆龍等23家企業的最大股東。以進入前10的「大股東」標準來看,截至3月底日本銀行已經成為49.7%的日本上市企業的大股東。
日本的資本市場的第一階段是出於對放寬資本限制的警惕感而形成交叉持股、主角從個人變成銀行和保險公司等。
![]() |
日本銀行總部(東京都中央區) |
之後進入了外國投資者影響力迅速增強的第2階段,而日本銀行成為股市主角的當下可以説是第3階段。日本銀行取代公共養老金成為股市最大股東的明年底將成為日本資本市場的轉捩點。
為遏制市場的不穩定,日本銀行將購買日本股票作為實現2%物價上漲目標的一項貨幣政策。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4月16日的國會答辯中強調了購買日本股票的意義,稱「對企業和家庭的(消費和投資等)積極的經濟活動構成支撐」。股價上漲能對經濟産生不少積極影響,包括給投資者帶來資産效果、改善投資心理等。
不過,日本銀行並不是單純以投資為目的而持有股票,日銀成為股市主角存在很大的副作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5日發佈的對日經濟審查報告中,針對日銀買入ETF表示擔憂稱,「正在破壞市場規律」。這是因為日銀不顧企業業績而通過ETF廣泛購買股票。東征主機板上市的企業中,過去10年裏累計虧損5次以上的共有54家。有的企業虧損次數甚至達到8次,例如醫療企業新日本科學等。
日銀被認為是最大股東的一家企業的高管表示,「日銀的買入使股價不易下跌,即使想通過股票報酬等來提高員工的士氣,也難以産生效果」。
![]() |
如果股價轉為下跌,日本銀行的自有資本受損的話,很可能動搖貨幣的信用。日銀副總裁雨宮正佳3月在國會上出示了一項推算結果,即「日經平均指數低於18000點左右的話,日銀持有的ETF的市值將低於帳面價值」。以當前的股價水準來看,距離這種情況仍有一段距離,不過未來在經濟衰退等局面下,出現帳面損失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
與到期償還的國債和公司債不同,ETF沒有到期日。要想減少餘額,需要向市場出售,但為了不引發股價下跌,日本銀行不得不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來謹慎出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