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扎堆IT股,總市值逼近全球1/4

2020/10/21


  在全球股票市場,資金向IT(資訊技術)領域集中的現象進一步加強。IT相關企業的總市值逼近全球整體的4分之1,達到匹敵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水準。雖然背景是新冠疫情導致的數位化轉型,但也有聲音指出IT股的過熱跡象。另一方面,此前屬於核心的「金融股」所佔的比例降至歷史最低。

    

  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全球上市企業的總市值10月12日達到9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包括電氣設備和資訊服務在內的IT相關行業的總市值提高至整體的22%,按行業來看比例最大,匹敵IT相關股聯袂上漲的網際網路泡沫時期水準。

   

  7家企業的總市值佔到全球的9%

       

  美國「GAFAM」(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Facebook、亞馬遜、微軟)加上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7家企業的總市值合計佔全球整體的9%。在納入統計對象的約2萬700家全球上市企業中,僅這7家就佔到近1成。

  

美國大型IT企業的APP

   

  在美國,英偉達和Salesforce.com等的總市值躋身全球前50位。在中國,京東集團(JD.com)市值超過10萬億日元。雖然遜色於GAFAM,但巨大IT相關企業相繼産生,正在推高IT股佔全球整體的比率。

   

  另一方面,存在感正在下降的是金融股。金融股佔總市值整體的比率比2019年底下降近5個百分點,降至過去20年裏最低的約17%。這一比率在2007年曾高達26%。全球性低利率環境持續,以銀行為中心,貸款業務的利差正在縮小。2020年新冠疫情擴大導致企業倒閉激增。今後一段時間裏,經濟惡化導致的壞帳準備金膨脹將難以避免。

      

      

  從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角度出發,作為投資對象容易被敬而遠之的石油等「能源股」也陷入困境。能源股2008~2009年曾超過總市值的1成,但目前跌破5%。美國埃克森美孚自1928年被納入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以來,8月底首次被剔除出成份股。

     


        

  資金向IT相關領域集中也蘊含危險。觀察預期PER(市盈率),蘋果和微軟超過30倍,亞馬遜高達79倍。日美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20倍左右,很多聲音指出IT股被高估。

   

  針對Alphabet運營的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包括企業分拆在內,目前美國出現了加強限制的討論。如果限制措施等負面話題增加,企業的股價有可能敏感地作出反應。如果作為行情火車頭的IT概念股熄火,存在導致全球股價調整的風險。

    

  金融和能源領域也出現挽回劣勢的趨勢

   

  當然,在金融和能源領域之中,也有總市值正在增加的企業。

  

       

  在金融領域,開展數位結算業務的美國PayPal控股實現躍進,在總市值上超過了大型銀行美國銀行。在能源領域,資金流向太陽能和風車等自然能源相關股。進入2020年後,全球最大風力發電企業丹麥奧斯特德(Orsted)反超英國石油公司(BP),也存在挽回頹勢的趨勢。

   

  據稱阿里巴巴旗下正在籌備上市的螞蟻集團力爭總市值達到20萬億日元。該公司的特點是充分利用人工智慧(AI)的融資等。如果在金融和能源領域,這樣的企業不斷增加,投資資金的分佈不均有可能發生逆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