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70年

2015/08/21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在日本稱為戰後70年,正如這種表述的不同,中日兩國對這個話題也有不同的視角,但我們確信兼聽則明。日經中文網刊登「70年」系列文章。希望通過這一組文章和讀者一起冷靜思考……

 

  原日本經濟企劃廳長官堺屋太一:在二戰中敗北的日本被迫改變了倫理觀。戰爭前「明治日本」的倫理是「忠君愛國、勤勉孝心」,而戰後則變為「效率、平等、安全」……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安倍談話」應該説意義更多是對安倍本人的考驗。作為首相面對有良知的人民發佈沒有良知的談話其後果和下場顯而易見……
 
 
稻盛和夫:日本戰後廢墟中發展 享樂中停滯

  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戰後糧食短缺,産業也處於毀滅狀態。為了跨越逆境,日本人全員拼命努力。在戰爭的廢墟中,類似索尼和本田的創新型企業像彗星一樣……
 
  法國人口學家伊曼努爾·托德:中國憑藉快速增長成為無法忽視的存在,這是事實。但對於中國的未來,沒有人口學家感到樂觀。人口眾多將造成負面影響……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原理事長緒方貞子:日本在經濟上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關於這點,經濟界比政府更能理解。日本部分階層存在安逸的民族主義情節,而中國部分階層……
     

 
     慶應大學教授小熊英二: 隨著歲月的流逝,戰爭時期的經歷有被美化、被浪漫地講述的傾向,對於這種傾向的存在不得不感到擔憂。在戰後不久,很多人認為…… 
   
        哈佛大學教授阿瑪蒂亞·森:日本經濟非常成功。從明治時代起大力發展教育,提高識字能力,這形成了基礎。日本沒有效倣歐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橋大學名譽教授今井賢一:不應該只用GDP這個唯一的指標來評估一國的經濟。日本是自然資本為正增長的少數國家之一。人工智慧到2045年,擁有人類10億倍……
 
  前美國總統助理斯考克羅夫特:美國不斷吸引追求自由的人們,這種磁力仍然沒有改變。如果始終鼓勵保護人權和言論自由,美國仍將是世界的領導者……
   
 
        二戰結束後,日本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在20多年裏躍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此後又持續經受老齡化、泡沫崩潰等考驗後走過了戰後70年的歷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結合圖文展現此間的變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