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為健康的百歲老人
2016/03/24
![]() |
雖然籠統地稱為百歲老人,但情況各不相同,日常生活和身體上各有什麼特徵呢。此前一直對約850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院醫生新井康通指出,「越是長壽而且自立程度高的人,慢性炎症的程度越低」。肥胖的人易於患上慢性炎症,因此「從中年前後起,很多百歲老人就堅持吃飯只吃八分飽。避免吃得過多、同時適度運動身體非常重要」。
百歲老人並非不患疾病。據慶應大學的調查顯示,百歲老人的97%患有某種疾病。不過,患糖尿病和癌症等的人比例很低。
日本櫻美林大學加齡和發達研究所所長鈴木隆雄指出,本來老年人「如果能一邊與慢性疾病鬥爭、一邊度過獨立的生活,就稱得上健康」。健康的定義因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
40~50多歲只要不患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就算是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從60多歲開始,「患上疾病將變得理所當然」。容易産生腰痛、高血壓、白內障和聽力減退等雖然不直接關係到生命,但容易導致生活品質(QOL)下降的疾病。
鈴木所長表示,老年人為了維持健康,「避免虛弱(Frailty)非常重要」。虛弱是日本老年醫學會提倡的説法,指的是體力和身心活力下降的狀態。很多老年人都將經歷虛弱的階段,需要護理。據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調查,65歲以上老年人的11%符合「虛弱」的定義。
為了避免虛弱,重要的是使用大腦,運動身體。如果鍛鍊腰腿,將降低跌倒的風險。此外,營養不良和失衡也將引發肌肉萎縮,「包括肉類在內,積極攝入均衡的食物非常重要」(新井醫生)。還有報告顯示,獨立生活的老年人具有就餐時充分咀嚼的傾向。
![]() |
山口教授建議,即使不能完全防止發病,但應適度運動,儘量説話,攝入含有大量多酚等的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應避免吸煙、肥胖和高血壓等生活方式病、睡眠不足等情況。此外,鈴木所長強調稱,「還應培養資訊鑒別能力」。對於健康食品等,最好按照科學根據作出判斷。
關於心態和性格,大阪大學副教授權藤恭之指出「很多百歲老人都性格外向開朗,而且誠實」。喜歡與人交往,擅長處理事情。對新事物感興趣,頭腦靈活,同時好奇心強烈。這樣的100歲老人形象呼之欲出。此外,很多人認真遵守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腰腿疼痛、聽力下降,容易減少外出活動。即使不能外出,也應該自己找到娛樂方式,例如讀詩或唱歌等。這樣一來,自然而然能變得積極,産生幸福的心情。
權藤副教授表示,「保持穩定的心情最為關鍵」。此外,山口教授也強調了「生活中保持何時去世等無所謂等樂觀態度」的重要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井寬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